正文 淺談ERP的發展及其在中國的應用(2 / 3)

延期交貨減少30%。當庫存減少了,采購和生產穩定了,那企業的準時交貨率平均提高35%,誤期率平均降低25%,這就使銷售部門的信譽大大提高。用戶的滿意度提高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也就提高了。

製造成本降低12%。庫存費用下降、生產人員和管理人員減少、勞動力節約、采購費用降低、資金周轉加快等一係列人、財、物的效應,能夠大幅度的從整體上降低生產成本。

三.ERP的發展曆程

ERP的發展也經曆了從單一到全麵、從局部應用到綜合全麵解決企業管理問題的過程。(見下圖)

最核心層的MRP(物料需求計劃)解決了庫存控製問題,即:既不出現短缺,又不積壓庫存的物料管理問題,是物料信息的集成。

中間層的MRP-Ⅱ(製造資源計劃)以計劃和控製為主線,麵向企業內部,以實現企業內部資源的有效利用和整體效益為宗旨。完成了企業內部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集成。

外層的ERP(企業資源計劃)是麵向市場化合作與共同發展環境下的管理係統,將企業的供需鏈納入企業資源,實現了與合作夥伴之間的信息溝通,是目前製造業管理工具和工程的高層次。

上述架構的應用係統又有各自的核心功能支撐。

1、MRP即不短缺又不積壓

任何一個製造業在正常生產的環境下,都必須回答以下四個問題,稱為製造業的通用公式:

A、要生產什麼?(由產品主生產計劃確定)B、要用到什麼?(由產品結構確定)C、已有了什麼?(由庫存記錄確定)D、還缺少什麼?什麼時間需要?

D=A*B-C 並按時間排序

上述問題看似簡單,但麵對製造業特別是複雜的機械工業企業,成千上萬的零件、複雜的製造和裝配過程,人工要完成每個零部件、材料的需求計算幾乎是不可能的。在計算機進入企業後,才真正實現了上述算法,有效地回答了四個問題,實現了物料的既不積壓又不短缺。它就是---MRP。

2、MRP-Ⅱ企業內部製造資源的充分利用

MRP僅根據當時情況做出了合理的計劃安排,但計劃執行過程中有什麼變化不能及時反饋給MRP。因此,必須把物料信息同資金信息集成起來,將成本和財務納入到係統中,實現信息流、物料流、資金流的三流集成,才真正實現了企業內部資源的有效利用和控製。它就是—— MRP-Ⅱ。

MRP-Ⅱ是製造業管理係統的較高級階段,它實現了企業技術信息、生產、外購(協)、物料、成本、財務的有效集成,達到了以下目標:

(1)計劃一致性和可行性(2)管理係統性

(3)數據共享性(4)動態應變性

(5)模擬預見性(6)相互控製性

(7)三流統一性

3、ERP將供需鏈納入企業資源範圍

隨著近年來互聯網(Internet)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擴大MRP-Ⅱ軟件的需求,把企業的“前端辦公室”(市場與客戶)和“後端辦公室“(供應商)信息納入管理信息係統範圍,作為企業的重要資源。該係統被稱為企業資源計劃——ERP。

ERP的基礎數據和需求運算依然遵循MRP的基本原理,所有ERP軟件都把MRP作為其生產計劃控製模塊和係統不可缺少的核心功能。形象地說MRP-Ⅱ已經“融化”在ERP之中,並不是落後了,更不是“消亡”了。可以說ERP也可能會是信息技術曆史長河當中的一段幹流,流到一定位置,就象MRP-II一樣,被其它名稱所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