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教序》是唐太宗李世民將內府所藏王羲之的所有書跡集中起來,命當時對王羲之書法有深入臨習和研究的僧人懷仁綴集配字,諸葛神力勒石,朱靜藏鐫刻而成的集字本,我們現在臨習的《集王聖教序》帖不是王羲之一氣嗬成的作品,這個集子沒有章法布局可談。
懷素的《自敘帖》書法風格過於強烈、個性色彩過於濃鬱,不是相對規範、有章可循的範本。這類帖子在規範的顯示上往往不是非常明晰,甚至經常違背基礎規範,學習者不善於判斷,很容易被導入不正確的道路上。
以上三帖,我們主要學習的是王羲之、懷素用筆的靈活性,其章法、間架、筆畫等精確度有待後人提煉、概括、再創造。
對書法藝術這條曆史長河中的古人及其碑帖的藝術水準和形成過程有了一個較全麵的認識後,我們在書法創作和學習中思想就舒朗了、暢通了,就不會被困擾了。
那麼,如何才能創作一幅好的書法作品呢?我認為關鍵是怎樣立意的問題。
一、要認真研究書寫內容。書寫內容屬廣告簡介性的,字的書寫要端莊穩健,整齊醒目,規正秀暢j書寫內容屬抒情性的,字要寫得飄逸瀟灑,激烈奔放:書寫內容屬經典銘律、玩味賞目的,字要寫得高古、靈妙、捉心把魂。清王澍《虛舟題跋·唐顏真卿告豪州伯父稿》雲:“《祭季明稿》心肝抽裂,不自堪忍,故其書頓挫鬱屈,不可控勒。此《先伯文》心氣和平,故客夷婉暢,無複《祭侄》奇崛之氣。所謂涉樂方笑,言哀已歎。情景不同,書法亦隨而異,應感之理也。”可見書寫內容對作品情調有多大影響。
二、要認真考慮書寫格式。根據書寫內容的表達意圖和字的多少,以及每個字間架結構,琢磨出適合的書寫方式,確定書寫的格式、尺幅大小,是豎寫還是橫寫,或書鬥方、扇麵等等。無論什麼格式,不外乎要考慮盡量達到凸顯點畫線條的力量感、節奏感和立體感強的效果。
三、要認真研究書寫內容中每個字的起源。漢字的起源,《說文解字》中大都有解釋,如:“伏”字,人旁一犬,犬處待命出擊狀,可想犬的四肢姿勢,那麼我們書寫“伏”字時,應考慮象形、會意問題。
四、要認真考慮書寫的整體布局。書法作品中集點成字,連字成行,集行成章,構成了點畫線條對空間的切割,並由此構成書法作品的整體布局。要求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疏密得宜,計白當黑,平整均衡,奇正相生,參差錯落,變化多姿。其中楷書、隸書、篆書等靜態書體以平正均衡為主;行書、草書等動態書體要變化錯綜,起伏跌宕。書寫時注意力要放在字形的大小、長短、伸縮、開合以及用筆的輕重疾徐,墨色的濃淡枯潤變化,力求使整個布局達到上下承接、左右呼應、通篇團聚不散的藝術效果。
以上四個方麵的問題,就是形成點畫線條及其空間組合的總體和諧的問題,處理好以上四點作品才會出神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