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此生偏愛品“紅樓”(2 / 2)

也許是他博學多才的緣故,在日常工作中何長柱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浪漫情懷,假日生活中最愜意的事情就是看京劇、記唱詞。大型史詩京劇《赤壁》,他在國家大劇院連看幾次而不厭。他說他看戲即入境,陶醉其中既是百忙之中的放鬆,又是難得的藝術享受。諸如《追韓信》《龍鳳呈祥》《玉堂春》《武家坡》《探陰山》等唱詞他都能說上幾段。對戲曲舞台上不同流派的京劇名家;如數家珍,梅蘭芳如春蘭,有王者之香,程硯秋如秋菊,霜天挺秀:苟慧生如牡丹,占盡春光;尚小雲如芙蓉,映日殷紅。當今活躍在京劇舞台上的名家於魁智、孟廣祿、李勝素、李宏圖、王蓉蓉、杜鎮傑、遲小秋、張火丁、王佩餘等,他都能評說幾句他們各自的演唱風格。

京劇已有200餘年發展曆史,其演出劇目可謂包羅萬象。他最喜歡的是包公斷案劇目。在中國曆史上,包龍圖是家喻戶曉的大清官,他不畏權勢,不徇私情,剛正不阿的精神,讓後人敬仰稱道,對時下法官判案有一定的警示。《探陰山》是已故京劇大師裘盛榮的代表劇目,雖然帶有鬼神色彩,但包龍圖不畏權勢下陰曹地府,誓為柳金嬋伸冤昭雪的故事,加上扮演包龍圖的孟廣祿嗓音高亢、氣力充沛、行腔委婉、韻味醇厚的演唱,充分展現了古代清官的浩然正氣。他希望每位法官都看看這出戲,從中受到一些啟迪。

筆者驚詫於一位一院之長何來大把的時間如此“不務正業”?何長柱用自作的對子戲言道“閑來抱硯弄筆墨,此生偏愛品紅樓”。他是把別人用來聊天、應酬、娛樂、消遣的時間大多花在了讀書、練字上麵。每天睡覺前和起床後各一個小時是他留給自己雷打不動的“不務正業”時間,而平時迎來送往的應酬也大多被他推掉了,因為品紅樓、聽戲曲、弄筆墨幾乎成了他業餘生活的全部。

在路北法院略顯簡陋的辦公樓裏,牆上掛著不少書法作品:坦蕩、天平、和諧、慎獨、兩袖清風。初見,還以為是附庸風雅,追逐時尚。何長柱告訴我們,這些書法大多是本院法官自己寫的,掛在走廊舉目可見,它既是文化長廊又是廉政園地,既是精神享受又是自戒自勉。何長柱所在的法院,堅持“四個一”文化建院:每年一次書畫攝影展,每年一次詩歌、演講會,每年一次聯歡會,每年一次文體活動。無論是文體講演,還是詩歌書畫,均是自編自演、自娛自樂,其目的是陶冶情操,提高個人修養。何長柱既是“四個一”的倡導者,也是躬身實踐者。春節聯歡會上,他和幾位書法愛好者在古箏的伴奏下,現場揮毫潑墨,筆走龍蛇的書法,成了聯歡會的一大亮點。

古人雲:“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正其身”。作為一名基層領導幹部,何長柱做到了把握自己,方圓不亂,為下屬作出表率。他的可貴之處在於能在業餘愛好與本職工作中自由行走,把在愛好中品味的諸多感觸授予他人,成為做工作、帶隊伍的一種精神引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