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翹薄豉茶
原料:綠茶8克,銀花、連翹、豆豉各5克,薄荷3克。
做法:將銀花、連翹和豆豉放入鍋中,加200毫升水,煮開10分鍾,取沸湯衝泡綠茶和薄荷即可。
功效:疏散風熱,適用於風熱感冒、發熱、頭脹痛、鼻塞流黃涕、咽痛紅腫等症。
用法與宜忌:每天2劑,飯後溫飲。
五神茶
原料:荊芥、紫蘇葉、紅糖、烏龍茶、生薑各6克。
做法:將以上原料用細紗布包起來,放入杯中,加熱水衝泡即可飲用。
功效:生薑發熱解表,適合各種感冒;紅糖性質溫和,營養豐富,特別適合風寒感冒;紫蘇葉對平脾、肺、胃都有好處,有散寒熱的功效,適合各種感冒症狀;荊芥有解表散風的功效,而中醫認為感冒都是因為外感風邪引起的,所以效果很好。此茶可發散風寒、祛風止痛。適用於風寒感胃、畏寒、身痛、無汗等症。
用法與宜忌:每天1次,晚飯後服用。
薑蘇茶
原料:生薑、紫蘇葉各3克。
做法:將以上原料用細紗布包起來,放入杯中,加熱水衝泡即可飲用。
功效:疏風散寒,理氣和胃。適用於風寒感冒、頭痛發熱,或有惡心、嘔吐、胃痛、腹脹等症的腸胃不適型感冒。本方以藥代茶,味少而精,簡便實用,非常適用於家庭保健防病治病之用。
用法與宜忌:每天1次,晚飯後飲用。
紫蘇葉茶
原料:紫蘇葉6克,紅糖適量。
做法:將紫蘇葉用茶包包好,放入杯中,加入紅糖,熱水衝泡即可飲用。
功效:發散風寒。適用於感冒風寒初期,鼻塞流涕、畏寒、全身肢節酸痛等症。
用法與宜忌:每天1次,晚飯後飲用。
祛風散寒茶
原料:羌活、黃芩各6克,白芷4克。
做法:將以上原料用細紗布包起來,放入杯中,加熱水衝泡即可飲用。
功效:此茶能祛風散寒,是民間治療外感風寒表證的常用方。適用於外感風寒、頭痛身疼、鼻塞流涕、惡寒發熱等症。
用法與宜忌:每天1次,晚飯後飲用。
桑菊竹葉茶
原料:桑葉、菊花各5克,苦竹葉、白茅根、薄荷各3克,白糖少許。
做法:將以上原料用細紗布包起來,放入杯中,加熱水衝泡即可飲用。
功效:桑葉有疏散風熱、清肺潤燥、平抑肝陽、清肝明目、涼血止血的功效,多用於風熱感冒;菊花有散風清熱、平肝明目的功效,同時還有殺菌消毒的作用,可用於退燒,適合風熱感冒;苦竹葉、白茅根、薄荷都是散風清熱的寒性中藥;白糖調和脾胃,防止苦寒的中藥傷腸胃。此茶能清熱散風,解表。適用於惡寒發熱、頭痛身疼、鼻塞流涕等症。
用法與宜忌:每天1次,晚飯後飲用。
三花茶
原料:金銀花5克,菊花、茉莉花各3克。
做法:將以上原料用細紗布包起來,放入杯中,加熱水衝泡即可飲用。
功效:清熱解毒。適用於防治熱毒所致的風熱感冒、咽喉腫痛、癰瘡等症。此茶除用於治療外,平素“火氣”盛者,常服有降“火”的作用。
用法與宜忌:每天1次,午飯後飲用。
桑葉枇杷茶
原料:野菊花、桑葉、枇杷葉各5克。
做法:將以上原料用細紗布包起來,放入杯中,加熱水衝泡即可飲用。
功效:清熱散風,解表,化痰。適用於流行性感冒、咳嗽、咳黃痰等症。
用法與宜忌:每天1次,午飯後飲用。
香薷銀藿茶
原料:綠茶8克,金銀花10克,香薷、藿香各6克。
做法:將香薷、金銀花和藿香放入鍋中,加500毫升水煮開5分鍾,取沸湯泡綠茶即可。
功效:散風熱、祛暑濕。適用於夏天感冒,除風熱感冒外,兼有身重困倦、舌苔黃膩等症。
用法與宜忌:每天1劑,分2次溫飲。
蒲公英龍井茶
原料:蒲公英20克,龍井茶3克。
做法:將以上茶材放入茶壺中,用沸水衝泡即可。
功效:疏風解熱。可治療風熱感冒、咽喉腫痛等症。
用法與宜忌:不拘時代茶飲用。
抗流感茶
原料:貫眾、板藍根各10克,甘草5克。
做法:將以上原料用細紗布包起來,放入杯中,加熱水衝泡即可飲用。
功效:祛風,清熱,利咽。適用於流行性感冒。以上3味藥均有較強的抗流感病毒的作用,且清熱解毒功效良好。
用法與宜忌:每天1次,午飯後飲用。
陳皮茶
原料:陳皮6克,綠茶3克。
做法:將陳皮和綠茶同放入杯中,加熱水衝泡即可飲用。
功效:能有效降火,改善和輔助治療感冒引起的頭暈頭昏症狀。
用法與宜忌:每天1次,午飯後飲用。
參蘇茶
原料:黨參5克,紫蘇葉3克。
做法:將黨參和紫蘇葉同放入杯中,加熱水衝泡即可飲用。
功效:益氣解表。適用於氣虛感冒。本茶是一種較好的預防感冒茶,是老年人和體質虛弱者較理想的保健茶飲。
用法與宜忌:每天1次,午飯後飲用。
桑杏沙參茶
原料:綠茶8克,桑葉、杏仁、沙參和冰糖各10克。
做法:將桑葉、杏仁、沙參放入鍋中,加500毫升清水煮開15分鍾,然後取沸湯衝泡綠茶,再加入冰糖攪勻即可。
功效:疏風清燥。適用於秋季感冒。
用法與宜忌:每天1劑,隨時飲用。
【頭痛】
頭痛分很多種,頭痛的部位、程度、疼痛的時間、引發的原因等都各不相同,有時疼痛還會伴有惡心嘔吐、眩暈等現象。如果是其他疾病導致的頭痛,應及時檢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