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茶為國飲(1)(3 / 3)

除了要掌握茶葉用量的多少,衝泡次數也有講究。

喝茶一般要衝泡幾次,其中的味道和營養才可以完全溶解出來,但衝泡的次數也不可過多,那樣不但毫無營養,而且茶葉中的一些有害微量元素在最後也會泡出,影響健康。

按茶的品種衝泡

一般紅茶、綠茶、花茶衝泡次數以3次為度。用開水第一次衝泡3分鍾後,能溶解出的營養素達80%,第二泡,浸出率已達到95%以上,經過第三次衝泡後,茶葉中的營養基本上就已全部溶解浸出。

烏龍茶由於衝泡時投茶量大,可以多衝泡幾次;而以紅碎茶為原料加工包裝成的袋泡茶,因為易於溶解出營養素,通常適宜一次性衝泡。

按茶的產期衝泡

按照茶葉的產期可分為春茶、夏茶和秋茶。一般來說,春茶可以衝泡5~6次,秋茶能衝泡4~5次,而夏茶可衝泡3~4次。茶葉嫩度越高越不耐衝泡。

健康喝茶八不飲

茶雖然是一種健康飲品,但是如果飲用不得當,反而對健康不利。

1酒後不飲濃茶

茶堿有利尿作用,酒後飲茶,此時酒精還未分解就進入了腎髒,酒精對腎髒有較大的刺激性,嚴重時會損害腎髒功能。

酒精對心血管的刺激很大,而濃茶同樣也會興奮心髒,酒後飲茶,會使心髒受到雙重刺激,加重心髒的負擔。心髒功能較弱的人,尤其要注意不可酒後飲茶。

2不長期飲濃茶

“過量飲茶人黃瘦,淡茶溫飲保長歲”,這就是說茶湯宜淡不宜濃,飲用過於濃釅的茶會導致飲濃茶成癮,甚至可能引發多種疾患,如氟中毒、骨質疏鬆、維生素B1缺乏症等。

3飯後不飲

很多人有飯後喝杯茶的習慣,認為是養生。其實飯後馬上喝茶對健康並無好處,因為茶葉中所含的鞣酸會阻礙腸胃對食物中鐵質的吸收,從而導致缺鐵性貧血,影響身體健康。飯後立即喝茶,茶葉中的鞣酸會與蛋白質合成鞣酸蛋白質,使腸道蠕動減慢,造成便秘,更嚴重的會增加有毒物質對肝髒的毒害,久之可能導致脂肪肝。

可在進餐後1個小時再飲茶。並且,飯前也不宜飲茶,否則會衝淡胃酸,不利於消化。所以,喝茶最好避開就餐的時間。

4空腹不飲

空腹飲茶容易發生醫學上所說的“醉茶”,就是因腸道吸收了過多的咖啡堿,而發生心慌、頭暈、手腳無力、心神恍惚等狀況。一旦出現醉茶反應,含一塊糖或喝些糖水,即可緩解。

5睡前不飲

睡前喝茶不僅容易導致失眠,還會導致消化不良。因為茶葉中的咖啡堿和茶多酚能使神經中樞興奮,且茶葉越高檔,咖啡堿等含量就越高,其興奮利尿作用就越強,所以睡前不宜飲茶。

如果晚上一定要喝茶,建議最好喝紅茶。因為紅茶是全發酵茶,茶多酚含量較少,且刺激性弱,性溫而平和,脾胃虛弱的人喝紅茶時可加點奶,能起到一定的溫胃作用,對幫助睡眠也有好處。

6腸胃潰瘍不飲

患胃病、十二指腸潰瘍的人不宜飲茶,那樣會刺激腸胃黏膜,從而導致病情加重,還容易引起氟中毒。中老年患者尤其要注意避免。

7隔夜茶不飲

隔夜茶也不適宜飲用,因為茶湯放久了,其中的維生素大多已喪失,而且會溶出較多的單寧酸,喝了傷胃。尤其在夏天,過夜茶茶湯中的蛋白質、糖類等會成為細菌、黴菌繁殖的養料,容易被細菌汙染,再飲用就會影響健康。

8茶垢茶不飲

茶具用久了,若不清洗會在茶具內壁生出一層茶垢,而茶垢中含有鎘、鉛、鐵、砷、汞等多種金屬物質,在飲茶時會隨著水進入身體,與食物中的蛋白質、脂肪和維生素等營養素化合,生成難以溶解的物質,阻礙營養的吸收。

茶是養心的良方

擇茶如擇友,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茶葉

健康喝茶,自然要選品質好的,擇茶如擇友,當擇其善者。一般來說購買茶葉應從五個方麵入手。

嫩度:茶葉品質的第一指標

嫩度是決定茶葉色、香、味的基本條件,是外形鑒賞的重點。除個別茶類,如烏龍茶要求鮮葉應具備一定的成熟度外,一般嫩度越高,茶葉品質越好。可從以下幾點來把握。

看白毫白毫是茶葉嫩芽背麵生長的一層細絨毛,幹燥後呈現白色。幹茶如果滿披白毫,就是嫩度好的標誌之一。但嫩度好,不一定白毫就多,因為芽葉中茸毛的多寡,也取決於茶樹的品種。

看鋒苗所謂鋒苗,就是芽葉細嫩,緊卷而有尖鋒。對條形茶而言,鋒苗的多少也是判別嫩度高低的一個重要依據,頭尖形的條多,茶條越挺,表明茶葉嫩度就好。

另外,還可以看茶葉表麵光滑程度。嫩度越好的鮮葉原料,製成的幹茶就要比粗老茶光滑。

條索:茶葉的外形規格

茶的外形叫條索。一般長條形茶,看鬆緊、彎直、壯瘦、圓扁、輕重;圓形茶看顆粒的鬆緊、勻正、輕重、空實;扁形茶看平整光滑程度和是否符合規格。一般來說,條索緊、身骨重、圓(扁形茶除外)而挺直,說明原料嫩,做工好,品質優;外形鬆、扁(扁形茶除外)、碎,並有煙、焦味,說明原料老,做工差,品質劣。

色澤:茶葉獨特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