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道德修養,唯利是圖、整天害人的人,即要提防別人對自己報複,又要處處尋思打擊別人,終目陷入緊張、憤怒和沮喪的情緒狀態之中,大腦得不到休息,身體諸係統功能活動失調、免疫力下降,是極易得病的。而心地善良,樂於助人,與人為善的人,心境始終平靜、精神樂觀、思想愉快,機體是在正常的均衡狀態下運行,良好的心理和精神能促進體內分泌更多的有益激素、酶類等,這些物質能把血液的流量、神經細胞的興奮調節到最佳狀態,從而增強機體的抗病力和抗癌力,促進人的健康與長壽。
自古以來,人們為了長壽,采取了不少的辦法,有營養方麵的科學,有心理方麵的調適,還有防治方麵的對策等等。然而卻往往忽視了精神方麵的因素和道德的修養,而與人為善樂於助人,正是精神與道德境界的一種最好體現。
信心療法的奇效
信心是健康長壽的第一要素,它有提高人體抵禦疾病能力的奇效。科學家們研究發現,人們如果對自己的健康長壽有足夠的信心,就會提高人體抵抗疾病的能力。科學家們認為,人體有兩種激素:腎上腺皮質素與催乳激素,受人的心理影響很大。人體中的神經化學物質又和免疫係統之間存在著明顯的關係。因此,人在憂鬱、悲觀時易患疾病,而充滿信心、樂觀、快樂時抗病能力就大大提高。伊朗一位156歲的老壽星阿巴斯?哈薩的長壽之道,就是他有堅定的長壽信心與樂觀的性格。
古語說:“不畏複不憂是除老病藥”。法國文學家雨果在40歲時患上嚴重的心髒病,麵色鐵青,喉嚨發出沉重的喘息聲,人們惋惜這顆文學巨星就將隕落了。但雨果並不畏懼、悲傷。他樹立信心,並與醫生配合,又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終於奇跡般地康複了,並重新揮筆立著。他在60歲時創作了《悲慘世界》,70歲時寫成長篇小說《九三年》,80歲時又推出戲劇《篤爾克瑪》,一直活至84歲。雨果的長壽來自他的自信。
信心是一種積極肯定的情感,它能激發生存意誌,幫助人擺脫逆境厄運。外國短篇小說《最後一片落葉》,其內容是:一位患了重病危在旦夕,內心已對生命失去希望的人,她躺在病床上,發呆地望著窗外,看著窗前一棵樹上的葉子因季節變換在一片片落下。她感到一種預兆,當最後一片葉子落地時,她就要去見上帝了。她的一位畫家朋友聞知此事,趁其不注意,費盡心機地畫了一片樹葉掛在樹上,他畫得很逼真,使這位患者信以為真。她天天凝望著最後一片樹葉,這片葉子始終未落下。她相信天意如此,於是激發生存信心,度過了危險期而逐漸恢複健康。可見信心對健康延年,抗禦疾病、推遲衰老是多麼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