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中職院校計算機工學結合一體化教學實踐(2 / 2)

總之,高校計算機一體化教學過程中要提升硬件設施建設,在專業建設過程中,在辦學理念、人才培養目標、培養模式、培養質量等方麵都要凸顯專業人才培養的特殊,要求培養的學生某些方麵的素質和能力優於其他院校計算機專業學生,並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而這種認可也會獲得更多的社會支持,提升硬件設施的建設空間。

培養“雙師型”教師高校要在抓緊硬件建設的同時提升軟實力,切實走出一條內涵式發展的道路,其中的核心是提高培育人的能力和科研能力。培養“雙師型”教師隊伍就是提升育人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關鍵。具體來講,就是要結合師資隊伍建設工作需要,多舉並進,以提高教師專業實踐應用能力為重點,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科學引導、強化培訓,助力高素質、應用型的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1)學校修訂各類研究生培養方案,對全日製研究生、職校碩士、留學研究生等各類研究生培養方案進行全麵修訂,強化實踐環節,提高研究生的“雙師”素質。

2)搭建教師參與企業實踐平台。結合計算機工程師E-Learning線上平台,讓教師真正成為企業的“計算機工程師”。改變了常規3~6個月完全脫崗的教師培訓模式,在不影響教師正常工作的前提下,讓教師每周用1~2天的時間,到最近的網絡服務中心進行實踐性能力培訓。

3)通過培養、特聘、特崗、特邀的方式,聘請企業技師、高級技工和能工巧匠到該校任教。這種外聘的方式也是培養高校內部計算機雙師型教師隊伍的重要途徑之一,而且時間快,能夠解決師資緊缺的現狀。

4)建立“雙師型”教師認定製度。鑒於目前有了“雙證”並不一定證明“雙會”,因此可以在把“雙證”作為“雙師型”教師認定基本條件的基礎上,進一步對教師進行考核。成立由教育行政部門牽頭,勞動部門和相關行業參加的“雙師型”教師認定工作小組,實施考核認定工作。

教學管理一體化工學結合的模式下,學生有些時間是在企業內部開展學習活動,如果采用單項目的教學管理,就會使得管理效率降低。因此,要實現兩條線路的教學管理,並整合製定兩個製度,實現教學管理的一體化教學模式。

1)課堂教學管理。課堂教學管理要考慮到學生在實驗室的表現情況,可以采用計算機網絡控製實現一體化管理,例如實時監控管理的主要功能:能夠及時查詢計算機使用的用戶,還能夠了解到每一位用戶的位置、上機時間等。係統維護模塊主要實現係統設置(權限設置等)、係統初始化、修改口令、信息的定期安全備份等功能。

2)企業內部管理。管理要從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的需要出發,結合生產需求,合理確定實習環節和實踐內容,接納職業院校學生頂崗實習並給予適當的勞動報酬;要與職業院校共同組織和管理學生實習,製訂實習計劃,提供實習場地和設備設施。這種管理模式能夠保證學生的利益,同時也保證了企業與高校的信譽。

綜上所述,中職院校計算機工學結合一體化管理要實現教學程序的全麵設計,並保證加強教學硬件建設,實現教學管理一體化,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確保計算機專業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林少群.關於職業院校“工學結合”教育模式的實踐與思考[J].教書育人,2010(36).

[2]朱易.“工學結合”教學模式下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探索[J].文教資料,2010(34).

[3]彭奇林,陳誌培.工學結合、半工半讀教學模式實踐與研究[J].職業技術,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