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標準差的方法
以同性別、30~40歲正常人的骨密度為基準,當你的骨密度值減少一個標準差的時候,仍正常;減少1~2個標準差,叫骨量減少;減少2個標準差叫骨質疏鬆;減少2個標準差,有一處或多處骨折,叫嚴重骨質疏鬆;減少3個標準差沒有骨折也叫嚴重骨質疏鬆。我們中國這個診斷標準就比WHO那個標準更全麵、更科學,我們規定的是用兩個標準差診斷,它是用2.5個標準差來診斷,這裏有很大的差別,對年齡段來講是有很大的差別的。如用WHO的標準來診斷:女性70歲以後才診斷出骨質疏鬆,男性診斷要到90歲。用中國人的診斷標準:女性60歲以後診斷出骨質疏鬆,男性70歲以後診斷出骨質疏鬆。診斷時的年齡很重要,因為如果你診斷得晚,對女性沒有及時治療,那麼就耽誤了。所以我們主張用中國人的這樣一個診斷標準(參見表1)。
2.百分率診斷法
仍以同性別、30~40歲正常人的骨密度為基準,當骨量丟失12%以內仍正常,丟失12%~24%叫骨量減少,丟失25%以上叫骨質疏鬆;丟失25%並伴一處或多處骨折叫嚴重骨質疏鬆;丟失37%以上,沒有骨折也叫做嚴重骨質疏鬆。可以看出來,丟失兩個標準差和丟失25%是一致的,一個標準差的量相當於12%就是這樣來的。
先看女性,中國女性約49歲左右絕經,49歲加減7歲也就是42~56歲,這一段叫初期,她的骨量丟失12%以內,也就是丟失一個標準差以內。
然後骨量繼續減少,59歲加減7歲就是52~66歲時女性骨量丟失13%~24%,也就是一到兩個標準差,我們把這個時期叫骨量減少期。
69加減7,也就是從62歲開始,女性骨量丟失25%~36%,也就是2~3個標準差,開始要診斷骨質疏鬆,但也可能到76歲才診斷,這裏有一個變化幅度(具體後麵會解釋)。這個時候為什麼我們要診斷呢,女性49歲絕經到62歲,絕經十二三年,她的骨量丟失25%沒有問題。因為絕經前還有10年,女性35歲到49歲,35歲開始骨量丟失到絕經前有十幾年,這十幾年每年骨量丟失0.3%,加上絕經前骨量丟失的3%~5%,再加上絕經後骨量丟失的20%共約25%沒問題(參見表4)。所以我們講中國女性,大約60歲以後就要開始診斷骨質疏鬆了。但是這裏有一個變化幅度,假如你過去家境好,也就是說經濟狀況好,營養條件好,健康知識也豐富,那麼從小你就知道怎麼保養自己,也能夠做到,這樣你的骨質疏鬆可能推遲到76歲才發生,這個幅度很大。假如你小的時候家境不好,營養不好,或者健康知識匱乏,不注意保養,那麼骨頭可能就很單薄,到老了你就容易患骨質疏鬆,並且發生的時間也早。所以了解骨質疏鬆的科普知識非常重要,可以讓骨質疏鬆的發生推遲十幾年,程度可能也會較輕。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向廣大人民群眾宣傳有關骨質疏鬆的知識。你要知道怎麼去預防,怎麼推遲骨質疏鬆的發生,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