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毒”於虎
現代人有三怕:怕沒錢,怕生病,怕丟工作。其實,還應該再加一怕,那就是生活垃圾。生活垃圾真的有那麼可怕嗎?亂七八糟的生活垃圾可是毒素的巨大儲藏庫。
處理生活垃圾的費用太高了,一般人哪會舍得花巨資去處理這些“沒用”的東西。因此,我們日常產出的生活垃圾一般都不會經過無害化處理,而是直接被大卡車運往郊區的填埋場。相比之下,填埋的成本要低很多。但是,填埋就結果來說,相當於“飲鴆止渴”。
這些被集中起來的生活垃圾,不僅會占用大量的耕地,還會汙染環境。每天風吹日曬,堆放的垃圾會大量滋生病原體和微生物,一刮大風,這些東西就會隨風飄蕩,汙染空氣,還會附著在人的皮膚上,引起各種皮膚病,損害皮膚這層保護屏障,使毒素更容易進入人體。再者,這些堆放的生活垃圾會一點點地分解出大量的有害物質。曾經有科研部門對生活垃圾的有害物質進行研究,發現有上萬種。這些有害物質會隨雨水滲入地下,進入地下水,造成生活用水的潛在汙染。當人們沐浴或者洗漱的時候,隱匿在水中的各種毒素就會趁機悄悄潛入人體。
現在城市生活垃圾的增長速度比我們能夠想象的要快。目前僅北京每年增加的垃圾山相當於兩座景山,而且在市郊已經堆積了4000多座。上海每天產生4萬噸垃圾,每年累計的垃圾體積相當於360座12層的高樓。據統計,我國有2/3的城市都陷入了垃圾重圍。
相比之下,美國就顯得比較有錢,也比較有魄力。美國每年要向外扔1000多萬輛汽車和2億多隻輪胎,一舉奪得世界“最大垃圾生產國”的桂冠。此外,還得了個“扔東西的社會”的別致稱號。
近年來人們大量地使用一次性塑料製品,如塑料袋、快餐盒、農用塑料地膜等。這些一次性塑料製品被人隨意丟棄,造成嚴重的白色汙染。據估計,目前我國每年產生的塑料垃圾量已經超過100萬噸,其中僅一次性塑料快餐盒就有16億隻。塑料垃圾不像紙張、果皮、菜葉等有機物垃圾這樣易於被自然降解,它不能被微生物降解,因此會長時間地留存在自然界中,因而又成了細菌和病原體大量繁殖的最佳根據地。
現在,有的地方會對垃圾進行焚燒處理。生活垃圾的成分複雜,往往會在焚燒的過程中釋放出大量的有毒氣體,像二英等。這些劇毒氣體不隻會通過呼吸道進入肺部,還會強烈刺激人體皮膚,作為毒素沉積在體內。
生活垃圾一直是當今的一大難題,現有的技術中最好的就是回收再利用。但是,由於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很多地方並不可能推廣開來,隻能做簡單的填埋或焚燒,這就造成了生活垃圾的二次汙染,致使這些生活垃圾產生的毒素大量擴散,嚴重毒害人們的正常生活,真可謂“毒於虎”。要想減輕或者徹底杜絕這種毒害,那就必須采取更為先進的技術,並且從日常生活習慣上著手,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便於回收再利用。
垃圾回收
垃圾的處理一直是棘手的難題,目前世界上的垃圾無害化處理一般有三種方式:一種是焚燒,同時可以發電;第二種方法是衛生填埋;第三種是堆肥。
我國普遍采取的是衛生填埋。垃圾填埋的費用是十分高昂的,處理一噸垃圾的費用約為200~300元人民幣,而今北京一天的垃圾就有12000噸。以北京的阿蘇衛填埋場為例,這個填埋場占地60公頃。日處理量為兩千噸,但是這樣也隻能處理北京1/6的垃圾,並且在11年的時間內就會填滿。用以填埋垃圾的耕地以後也不能再複耕。
目前,西方發達國家主要采用的都是焚燒的方法,高溫焚化後的垃圾雖然不會占用大量的土地。但它不僅投資驚人,還有可能增加二次汙染。近些年來,令人談“惡”色變的二英就是垃圾焚燒後的主要氣體成分之一。
可見,無論焚燒或者填埋都不是垃圾處理的最佳辦法。除此之外,對垃圾分類處理是一個最好的辦法。將垃圾分類投放,並通過分類的清運和回收使之重新變成資源。
日本一向是個比較驕傲的國家,不得不承認,在垃圾的分類處理這方麵日本人同樣也走到了世界的前列。
在日本,人們一般會把生活垃圾分為兩大類:可燃垃圾和不可燃垃圾。在平時廚房做飯中產生的垃圾會被歸入可燃垃圾。但是,由於這種垃圾味道比較有“殺傷力”,當地一周內隻允許兩天可以向外扔。這可是日本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如果哪家的主人當天忘了,那就要忍受它在房間裏時間長了的味道。你可絕對不能放在屋外,雖然這些味道對人有“殺傷力”,對貓狗來說可是很有誘惑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