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空氣也“缺貨”?(1 / 2)

小問題來自大環境,各種毒素的產生與環境的問題不無關係。當下,環境問題已經逐漸被人們提上了討論的“會議桌”,隻有充分了解了大環境問題產生的根源,才能產生應對毒素的根本“對策”。

“毒影隨行”

大氣被汙染後,由於其來源、性質、濃度、持續時間不同,汙染地區的氣象、地理因素差別,甚至人的年齡、健康狀況不同,產生的危害也是不同的。

大氣汙染物通過三個途徑侵入人體:直接呼吸、飲食和經皮吸收。大氣汙染物的危害較大,症狀也較為明顯。汙染物並非均勻地與整個大氣相混合,有的區域的汙染物濃度很高,有的區域要相對少些。汙染物在高濃度、短時間內的突然作用下,或由於外界氣象條件突變時,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死亡率較大,典型事件如:1952年倫敦煙霧,1984年印度博帕爾農藥泄漏事件等。

倫敦煙霧:當時倫敦上空受強大的移動性冷空氣控製,整個泰晤士河穀與毗鄰地區完全處於無風狀態,在距地麵60~130米的高空形成強逆溫層,大霧彌漫,這種天氣持續4天,在這種天氣、地形條件下,從倫敦居民爐灶和工廠煙囪排出的煙塵被逆溫層封蓋而停滯在低層無法擴散。當時測大氣中二氧化硫的濃度高達每立方米3.5毫克,TSP高達每立方米4.5毫克,僅在霧期的一周內,倫敦市區死亡人數從945人增至2484人。整個倫敦地區死亡人數從2062人激增至4703人。與曆年同期相比,多死亡3500~4000人,年齡多為45歲以上者,以慢性氣管炎、支氣管炎及心髒病患者最多。

印度博帕爾:1984年12月3日,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的農藥廠,因管理不善,使一個貯有45噸異氰酸甲酯劇毒液體的貯氣罐裏壓力升高而爆炸,氣體和液體的混合物形成大量濃煙進入有20萬人口的貧民區,使數千居民在睡夢中死去,25萬平方公裏的環境受到破壞。死亡2048人,受害達20萬人,其中2萬人受到嚴重毒害,雙目失明或終生殘廢,20多萬人逃離市區。

空氣汙染危害更嚴重的是能誘發癌症,因為空氣中有不少致癌物,諸如飄塵上吸附的苯並芘,汽車廢氣中的多環芳烴,粉塵中的石棉、鎳、鉻、鈹、砷等重金屬。1公斤煤燃燒可以產生0.21毫克的苯並芘,100克煤煙中含6.4毫克、100支香煙的煙氣中含有4.4微克苯並芘,汽車行駛1小時,大約排出300微克苯並芘。此外,兒童對汽車尾氣中的鉛汙染物特別敏感,鉛中毒會損傷兒童的神經係統和大腦,影響智力發育,有時甚至造成兒童呆傻。

大氣汙染十二元凶

1.二氧化硫

形成工業煙霧,高濃度時使人呼吸困難,是著名的倫敦煙霧事件的元凶;進入大氣層後,氧化為硫酸,在雲中形成酸雨,對建築、森林、湖泊、土壤危害大;形成懸浮顆粒物,又稱氣溶膠,隨著人的呼吸進入肺部,對肺有直接損傷作用。

人為排放源有:以煤和石油為燃料的火力發電廠、工業鍋爐、垃圾焚燒、生活取暖、柴油發動機、金屬冶煉廠、造紙廠等。

2.懸浮顆粒物

隨呼吸進入肺,可沉積於肺,引起呼吸係統的疾病。顆粒物上容易附著多種有害物質,有些有致癌性,有些會誘發花粉過敏症;沉積在綠色植物葉麵,幹擾植物吸收陽光、二氧化碳、放出氧氣和水分的過程,從而影響植物的健康和生長;厚重的顆粒物濃度會影響動物的呼吸係統;殺傷微生物,引起食物鏈改變,進而影響整個生態係統;遮擋陽光而可能改變氣候,這也會影響生態係統。

人為排放源有:以煤和石油為燃料的火力發電廠、工業鍋爐、垃圾焚燒、生活取暖、各種工廠、柴油發動機、建築、采礦、露天采礦、水泥廠等。

3.氮氧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