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公平、平等與社會保障製度(3 / 3)

2. 非繳費(稅)製社會保障項目應更多的考量平等。社會保障製度通過征收社會保險費(稅)建立社會保險項目,是通過風險共擔的機製來減少社會成員因年老、疾病、工傷、殘疾、生育、死亡、失業等造成的經濟損失。這種保障機製體現了社會成員之間的互助共濟,並且減少了政府財政支出壓力,受到了多數國家的推崇。李珍(2013)對歐盟15國1999年社會保障製度收入結構的分析顯示,德國、法國、比利時、西班牙、意大利、荷蘭、奧地利、希臘8個國家中,來自於企業和個人的供款占到了社會保障製度收入的60%以上,這充分說明這些國家社會保障製度中社會保險的重要性。但必須指出的是,社會保險強調繳費的義務會將低收入人群排除在保障的範圍之外,這顯然不符合社會保障更應著重保護弱勢群體的本意。而不論是基於公共管理理論還是福祉經濟學,政府對社會福利的支出也是責無旁貸的。因此,在社會保障製度中,除去繳費(稅)製的社會保險項目,政府應通過財政支出的方式首要保障貧困人口的基本生活,並盡可能地提高全民的生活質量。這正是非繳費(稅)的社會保障項目的重要性所在。

非繳費(稅)的社會保障項目,包括針對貧困人口的社會救助製度和普享性的社會福利製度。由於其並不要求受益人履行繳費義務,在製度實施的過程中,並不會涉及貢獻與待遇相一致的問題。即相較於“公平”而言,非繳費(稅)的社會保障項目更強調受益人平等的享有的保障。如社會救助製度中,當貧困程度相一致時,應給予相同生活補助,包括等額的現金補貼或實物補貼;社會福利製度中,福利待遇也應在補貼人群中人人均等,享受服務時人人機會均等,如學齡兒童均可享受免費的義務教育、社會成員同等享有社會公共設施、同齡的高齡老人領取等額的高齡津貼等。因此,非繳費(稅)的社會保障項目,基於公共財政支出的特性,應著重考量保障水平的均等性。

3. 社會保障製度管理不當,會引致收入再分配的不公平,並進一步加劇收入不平等。美國經濟學家阿瑟.奧肯提出的“奧肯漏桶原理”,揭示了社會保障製度稅收和轉移支付過程中可能發生效率損失問題。本文認為,效率損失在很大程度是由於社會保障製度管理不當引致了收入再分配的不公平。當社會保障製度缺乏有效的管理時,個人可通過非正當途徑來獲取社會保險待遇,如個人在滿足社會保險養老金領取條件時,製造各種虛假證明提前退休,以延長領取養老金的時間;非貧困人口可通過各種不正當途徑獲得本應屬於貧困人口的現金或實物補助,如我國媒體所曝光的經濟適用房中相當多的部分是被低收入以外的群體獲得。

顯然,社會保障管理不當助長了社會保障支付環節的道德損害行為,使得社會保障進行收入再分配時喪失公平,這會更進一步加劇初次分配下的收入差距。長久下去,這必將對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產生嚴重影響。這尤為值得警醒。

誠然,公平是人類普適的價值觀,公平與效率並不矛盾,機會公平和過程公平能很好的促進效率;公平的平等是一種理想化的狀態,我們希望社會是公平且平等的,尤其希望收入分配是公平且平等的。我們期待通過科學合理的社會保障製度設計和有效的製度管理,來盡力實現公平且平等的收入分配格局。

參考文獻:

[1] 世界銀行.2006年世界發展報告:公平與發展[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2] 約翰.羅爾斯.正義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

[3] Raphael D D.Equality and equity[J].Philosophy,1946,21(79):118-132.

[4] 李珍.社會保障理論[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13.

[5] 秦尚謙,張鷺鷺,倪霏,許蘋.歐美等典型國家醫療保險製度改革借鑒[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誌,2009,(4):312-314.

[6] 吳明.醫療保障原理與政策[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3.

[7] 王德平.歐洲醫保模式的中國借鑒[J].中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2012,(2):32-33.

[8] 仇鳳仙.多元困境中的農村老人自我生存保障分析——以安徽李村調查研究為例[J].現代經濟探討,2014,(9).

[9] 林嘉.論法治國家目標與社會保障法製化[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2,(2).

[10] 楊宜勇.肖慶倫教授談醫療保險製度改革[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1991,(1).

[11] 嶽頌東.論我國養老、失業、醫療保險製度的配套改革[J].管理世界,1993,(2).

[12] 林嘉.社會保障法的理念、實踐與創新[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13] 劉翠霄.中國農民的社會保障問題[J].法學研究,2001,(6).

作者簡介:李菲(1982-),女,漢族,山西省長治市人,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社會保障所博士生,研究方向為社會保障理論與政策。

收稿日期:2015-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