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國產業梯度轉移相關的環境保護問題研究(2 / 3)

3. 德國的生態工業發展模式。德國將發展生態工業作為綠色經濟發展的重點。從2009年開始,德國為擺脫經濟危機,將發展生態工業作為新的經濟發展戰略。發展生態工業的政策包括6大方麵內容:嚴格執行環保政策;製定各行業能源有效利用戰略;擴大可再生能源使用範圍;可持續利用生物質能以及汽車業改革創新、實行環保教育等。德國政府加大對環保技術創新的投資,尤其重點發展利用太陽能能源。2009年德國的光伏產業新裝機容量為3 000兆瓦,運行總量達到9 000兆瓦。太陽能的開發和利用,不但擺脫了依靠煤炭發電的高汙染能源消費方式,保護了環境,同時為社會創造了6萬個就業崗位,極大刺激了金融危機後德國經濟複蘇。

4. 法國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的綠色發展模式。法國環境部在2008年12月發展可再生能源一攬子計劃。其中有50多項措施,對生物能源、風能、地熱能、太陽能、以及水利發電等可再生能源加大投資和建設。根據計劃,法國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費中藥占到23%的比例,相當於為法國剩下2 000萬噸石油的消耗。除此之外,法國政府還計劃大力發展第四代核能以及低碳汽車等新型綠色產業。

5. 亞洲地區的日、韓兩國積極推行發展綠色經濟政策。日本政府在2008年通過了“低碳社會行動計劃”,提出了到2030年,風能、太陽能、水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等地發電量將占日本總發電量20%,2009年4月,日本公布了《綠色經濟與社會變革》政策草案,強調國家製定的節能環保標準的監督管理,並通過稅製改革,鼓勵企業節能減排,大力開發和適用節能新產品。

韓國為振興經濟,推出“低碳綠色增長”經濟發展戰略。韓國政府於2008年8月公布了《國家能源基本計劃》,製定了未來20年國家能源戰略具體目標。計劃提出要努力減少石油、煤炭等石化燃料在能源結構中的比例,大幅提高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所占的比重。2010年4月14日,韓國政府公布了《低碳綠色增長基本法》,還提出“成為國際社會主要綠色國家”的目標。為發展綠色低碳經濟,當時韓國對低碳綠色能源等領域的投資預算達310億美元。

可見,從工業革命的興起到環境的汙染再到環保的先行,發達國家並不是對環境保護具有先知先覺意識,而是在經濟發展進程中麵對環境問題作出的“先汙染而後必治理”的本能反應。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曆程還遠遠沒有走完,如何做到既要發展又減少汙染,實現既定發展目標,科學解決汙染與發展、資源利用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係,縮短汙染曆程,減少汙染危害,降低汙染治理成本,科學開發利用自然資源,都是中西部地區在承接產業轉移和發展中必須前置性思考的問題。

四、 確立承接產業轉移的環境保護重點

作為國家產業轉移戰略的承接區域,中部和西部各自的資源稟賦條件有很大的差異性,在產業結構上又有很大的區域關聯性,因此,中部和西部區域的地方政府,要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總體發展目標,綜合考慮資源稟賦優勢和環境承載力等因素,規劃承接轉移產業的重點,並將承接的重點產業進行歸類梳理,科學有序實施承接,提升承接效率。2010年,國務院出台《關於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將“清潔生產”和“汙染物排放”以及“節能減排指標作為汙染防治和環境保護的重點考核內容”。並指出:“鼓勵企業采用節能、節水、環保先進技術,改造生產流程及實施相關項目建設,降低單位產出的能源資源消耗...鼓勵和支持承接產業園區發展循環經濟”。這些政策規定就是承接產業轉移承接主體應規劃的重要考量依據,也是中西部區域承接產業轉移對產業和企業以及項目審核的第一道門檻。

1. 重點承接資源優化配置型。中西部地區在承接產業轉移前,應該從要素角度審核轉移來產業或企業與當地資源稟賦的匹配度,並將可以充分利用當地優勢資源的產業作為承接發展的重點。承接主體應該根據承接產業體係的產業結構和產業發展同本地區資源的匹配度指數高低作為規劃承接重點的主要考察標準。比如,西部地區的雲南和對周兩個省份根據礦產資源豐富尤其稀有金屬款產資源優勢,在規劃承接的重點應該是有色金屬加工產業;中部的河南省作為中國做大的農業省份,可以規劃承接重點為農業產業鏈開發和農產品開發產業作為承接重點;西部的新疆、內蒙古可根據土地資源相對優勢,將用地需求較大的集聚型產業作為承接重點。

2. 重點承接新能源等環保“新興產業”。根據產業生命周期理論框架,產業的自身興起、發展和衰退具有內在規律性,這種內在周期規律也會受到外部市場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和製約。國家在《戰略新興產業指導目錄》中規劃發展的新興產業,在理論層麵均具有相對生命周期優勢,在資源與環境的控製標準方麵也比較嚴格。因此,中西部根據區域經濟社會中長期發展總體目標和資源環境等相關因素,積極承接戰略新興型產業轉移,增強區域產業經濟長期穩定發展。如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將發展大型航空製造業作為承接重點,利用發展戰略新興型產業機遇,推動了資源型城市的經濟轉型發展,轉換了對煤炭為主要能耗的經濟發展模式,對於保護資源與環境起到了示範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