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肯尼亞電信運營商Safaricom推出的M-PESA平台,巧妙地利用移動通信賬戶實現了類金融賬戶的功能,用戶僅憑一部手機、幾條短信就可以完成小額移動支付和轉賬。在金融服務業普遍不發達的非洲地區,這種簡單方便的創新移動支付業務滿足了人們既提高交易轉賬效率又保障交易安全的需求,因此在很短時間內取得了快速的發展。
在可預期的未來,人們將逐漸習慣於利用手機完成各類線下消費支付,錢包的功能將會逐步被手機所替代,在電子現金、電子卷、通信賬戶等支付工具的幫助下,打車、吃飯、理發等傳統線下交易過程中的信息流、商品流和貨幣流將會被進一步分離。這將深刻改變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也必然推動各類傳統線下商業的電子商務化發展,創造大量的創新發展機遇。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在終端廠商、電信運營商等的參與下,全新的移動支付平台將很可能成為開啟線下商業電子商務化發展變革的決定因素和引擎。
三、 總結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為提升交易效率,要求對信息流、商品流和貨幣流逐步實現分離。在這一過程中,會出現新的交易風險。由於交易風險的發生最終是以貨幣資金轉移為度量,支付作為交易的核心步驟,控製了貨幣資金的轉移,因此無論在傳統經濟條件下,還是網絡經濟條件下,當商品交換方式在轉變過程中出現新的交易風險時,通過支付來控製和解決新的風險都是最有效和直接的途徑。
而通過支付環節來克服交易風險的關鍵就是在支付過程中引入新的參與者。歸納起來,主要體現在:
(1)在銀行和銀行卡組織平台的參與下,票據和銀行卡支付克服了貨幣流分離後的交易風險;
(2)在第三方網絡支付平台的參與下,網絡支付解決了網絡經濟下貨幣流、信息流和商品流徹底分離後的交易風險問題;
(3)隨著終端廠商或電信運營商開始參與到移動支付中,更加安全、方便的移動支付平台正在推動實現線下交易的三流分離。
未來,隨著網絡和信息技術的發展,交易過程中商品流、信息流和貨幣流的進一步分離會使得市場的交易效率繼續提高,但同時也會伴隨出現新的交易風險。我們相信,克服新的交易風險的最好途徑,仍然是在支付過程中引入新的參與者,通過創新的支付平台予以解決。
參考文獻:
[1] 歐陽衛民.現代支付論[M].北京:中國長安出版社,2009.
[2] 吳曉光.從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崛起看我國信用體係建設[J].中國金融,2011,(4).
[3] 李育林.第三方支付作用機理的經濟學分析[J].商業經濟與管理,2009,(4).
[4] Jeffrey M.Lacker, John a.Weinberg,2002, Payment economics: studying the mechanics of exchange[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2003,(50):381-387.
[5] Allen N.Berger, Diana Hancock and Jeffrey C.Marquardt, A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Efficiency, Risks, Costs, and Innovations in the Payments System[J],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1996:696-732.
[6] Theodosios Tsiakis and George Sthephanides, The Concept of Security and Trust in Electronic Payments[J]. Computers & Security, 2005:10-15.
[7] Jean Charles Rochet and Jean Tirole, Cooperation among Competitors: Some Economics of Payment Card Associations[J]. The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2002,(33):549-570.
作者簡介:王勇(1974-),男,漢族,江蘇省徐州市人,清華大學經濟學研究所副所長、副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民生經濟研究院執行副院長,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博士,哈佛大學經濟學係博士後,研究方向為產業經濟學、博弈論、互聯網經濟;張楊(1976-),男,漢族,北京市人,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經濟學研究所碩士生,研究方向為產業經濟學。
收稿日期:2015-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