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鏡是發現子宮體癌理想的檢查器械,能夠找到最小或最早的病灶。但這也需要熟練的檢查技術,有時還需要用麻醉來配合。
子宮體癌應與絕經期子宮出血、功能性子宮出血、子宮內膜息肉、粘膜下子宮肌瘤、子宮頸癌等相鑒別。診斷性刮宮常可提供很好的鑒別診斷依據,對一些絕經期前後陰道不規則流血,尤其是絕經後再次陰道流血,應有足夠的重視,即使有黃水樣、血水樣白帶的病人,也要想到子宮體癌的可能性。對於一些經期延長,或月經長期不規則,或在經期間歇突然出現陰道流血,也應考慮及時作診斷性刮宮檢查。一般的中年婦女,堅持定期婦科檢查,尤其是陰道細胞學檢查,是一種很好的普查方法,對早期發現子宮體癌是很有幫助的。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防治
子宮內膜異位症(內異症)確切的發病率無法統計。但近年來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和醫生對本病重視程度的提高以及腹腔鏡的廣泛開展,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發病率有明顯的增高。本病症好發於30~40歲的育齡婦女,懷孕、哺乳以及絕經後和青春期前一般不發病。
異位的內膜可發生在身體的很多部位,包括輸尿管、肺、手等處,但絕大部分位於盆腔內的卵巢、子宮的韌帶、子宮的後壁漿膜層以及覆蓋子宮直腸隱窩、乙狀結腸的盆腔腹膜上和陰道直腸隔等處,其中以卵巢最常見,約占80%。
異位的子宮內膜隨卵巢的功能而變化,類似正常子宮內膜,發生周期性出血,在病變區形成紫褐色斑點或小泡,甚至發展成為大小不等的紫藍色結節、包塊或者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囊腫內部是稠厚的陳舊性血液。經常出血導致異位的內膜與周圍組織緊密粘連。
卵巢是子宮內膜異位症最常見的部位,卵巢的子宮內膜異位症常常使卵巢與周圍的輸卵管、子宮後壁、乙狀結腸、子宮的韌帶相粘連,並且影響到卵巢的血供和輸卵管的正常蠕動。
一些不明原因的不孕症患者或輕度的內異症患者,在腹腔鏡下檢查可以看到盆腔腹膜上有紫藍色、紫褐色的色素沉著,或火焰狀紅色灶,或棕黃色的斑塊,或圓形的腹膜缺損,這些發現都屬於內異症。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病因目前還沒有真正搞清楚,可能與遺傳因素、經血倒流後子宮內膜的種植、內膜碎片的淋巴及靜脈播散以及免疫功能的改變等有關,這些學說往往隻能解釋某些內異症的發生,目前大多數學者認為本病很難用一種學說解釋。
病因
臨床調查發現,本病與遺傳有一定的關係,有家族易感傾向,可能是一種多基因的遺傳病。
生殖道畸形的患者;經期經常劇烈運動的人;有宮腔手術史,譬如中期妊娠期間作剖宮取胎、粘膜下肌瘤經腹腔手術摘除和多次人工流產的人,由於增加了子宮內膜在腹腔的種植機會,患內異症的可能性加大。
如果月經周期很短,可能存在著一種特殊種類的排卵障礙——黃素化未破裂卵泡綜合征,或存在黃體功能不全,腹腔液中的雌、孕激素水平較低,有利於子宮內膜細胞的種植,而且月經周期短則來月經次數多了,增加了內膜在盆腔中的種植機會。
自我診斷
一般不要輕易給自己下這個診斷,有許多痛經患者的症狀與子宮內膜異位症十分相似,但沒有內異症的體征。要確診子宮內膜異位症必須得到病理的證實或經腹腔鏡檢查。有些內異症患者的體征很嚴重(如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但往往症狀可以很輕,甚至沒有。
內異症是一種較難治愈的疾病,輕易給自己下診斷會帶來不良的心理影響,反而給身體康複、緩解疼痛和生育造成嚴重的心理障礙。當然,如果症狀和體征很典型,即使不作腹腔鏡檢查也可以診斷為內異症,以下是一些有助於自我診斷的提示:
1.初潮時沒有痛經而後出現了經期疼痛,並且越來越嚴重:有長期的下腹部疼痛,在月經期加劇;時常有腰骶部不適、肛門墜脹感、陰道會陰部墜痛等;在性生活以後出現下腹部、陰道、會陰等處的疼痛或墜脹不適。有以上情況者應該到醫院接受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