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癌是頭頸部常見的惡性腫瘤。女性較為多見,據1988年的有關文獻報道,甲狀腺癌的發病率男性為1.2/10萬,女性為2.9/10萬。甲狀腺癌的生物學特性差異很大,低度惡性的甲狀腺癌有時可能自然生存10年以上,但是,高度惡性的甲狀腺癌可能在短期內死亡。
甲狀腺癌病人在早期可沒有任何自覺症狀,常由他人發現。這時病人的甲狀腺腫大,在甲狀腺部位能觸及到質地堅硬的結節,表麵不光滑、活動度小,硬結節逐漸增大,增大的速度越快,惡性程度越高,當增大的癌瘤壓迫周圍組織器官時,可能出現相應的症狀,如吞咽困難、聲音嘶啞、麵部浮腫、頸部淋巴結腫大等征象。如果患者能早期就醫,經過醫生的局部手法檢查後,必要時用放射性同位素檢查,可以明確甲狀腺的形態和位置,可以了解甲狀腺和甲狀腺腫塊的性能。一般還要經過X線、CT或MRI(磁共振)檢查,可以清楚地顯示甲狀腺腫瘤的形態、大小以及和喉頭、氣管、食管的關係,而且還可以看到腫瘤浸潤的範圍,為考慮手術指征提供了科學的依據;有時還要用超聲波檢查或細針吸取細胞學檢查,臨床上的實驗室檢查中,有些生化檢查也不可少,大多數病人可以明確診斷。
絕大多數甲狀腺癌是分化性癌,惡性程度低,發展慢,所以,一般人認為,甲狀腺癌預後良好,其實,不同類型的甲狀腺癌,其預後差異很大。
便秘的防治
形成便秘的原因
直腸壁壓力不足此種情況多見於女性。由於進食量過少、食物過於精細、食物中含植物纖維少等,使直腸壁接受的壓力刺激不足,腸壁內感受器不能形成排便衝動而致便秘。
直腸壁反應降低造成此種情況的因素有二:一是有了便意卻不及時排便、排便時看書或同時做其他事情,使直腸對腸腔內的壓力刺激失去正常的敏感性,不能產生排便衝動;二是經常用導瀉藥物或灌腸來排便,其腸道應激力減弱,可加重便秘,同時亦可因腸道功能紊亂,造成習慣性便秘。
糞便過於幹燥飲水量不足、脂肪攝入不足、過食辛辣食物、經常人為地控製排便感等均可使腸內容物幹澀難行。
神經調節紊亂不按時吃飯、經常在外飲食或工作緊張、外出旅行、過度勞累、情緒變化等均可造成大腦皮層對便意的抑製,引起胃腸功能紊亂。
排便相關肌肉無力膈肌、腹肌、提肛肌、腸平滑肌等排便相關肌肉收縮乏力,導致腹壓不夠,缺乏推動糞便的力量。多見於體質虛弱、婦女、久病者。
某些疾病痔瘡、肛裂引起肛門疼痛,使排便反射受抑製;卵巢囊腫、子宮肌瘤等壓迫大腸,使糞便通過困難,導致便秘。此外,慢性腸炎、腸息肉、腸癌、甲狀腺功能低下等疾病也可造成便秘。
某些藥物嗎啡和鴉片製劑可降低神經中樞對排便刺激的敏感性;抗憂鬱藥、神經節阻斷藥以及抗膽堿藥能使腸平滑肌鬆弛;次碳酸鉍、苯乙呱啶以及氫氧化鋁有收斂作用,均可導致便秘。
中醫辨證分型治療
由於導致便秘的因素不隻一種,故不可單純以通下為目的加以解決,應根據不同病因辨證施治,治病求本,不可妄用攻下,“如妄以峻利藥逐之,則津液走,氣血耗,雖暫通而即秘矣”。明代醫學家李中梓指出了妄用攻下之害:“每見江湖方士,輕用硝黃者十傷四五,輕用巴豆者十傷七八,不可不謹也,或久而愈結,或變為肺痿吐膿血,或飲食不進而死”。
中醫臨證常見的辨證分型有:
氣秘證因:由於氣機鬱滯,通降失職,使糟粕內停不能下行。多發於憂愁、思慮過度、情誌不暢或久坐少動的人。證見:便秘、噯氣、胸脘痞滿甚則腹部脹痛、苔白脈弦。治宜順氣導滯,用六磨湯加減:檳榔18克、沉香6克、木香10克、大黃10克、枳實12克、烏藥10克。也可用蘇子降氣湯:蘇子15克、半夏10克、陳皮10克、當歸10克、前胡10克、厚樸8克、肉桂6克、甘草6克、生薑6克、大棗5枚。中成藥可用逍遙丸、四製香附丸等。
熱秘證因:由於胃腸積熱,耗傷津液,使大腸傳導失潤。好發於素體陽盛、嗜酒、喜食辛辣食物者或熱病之後。證見:便秘、小便短赤、麵紅身熱、口幹口臭、腹部脹痛、苔黃脈數。治宜清熱潤腸,常用麻子仁丸加減:麻子仁20克、白芍15克、枳實10克、生大黃(後下)10克、厚樸10克、杏仁10克、白蜜12克。中成藥可用麻仁丸、龍薈丸、更衣丸或黃連上清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