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病人忌飲啤酒如結石病人,因釀啤酒的麥芽汁中含有鈣、草酸等,是腎結石發生的物質;又如消化道潰瘍病人,因啤酒中的二氧化碳氣體易使胃腸壓力增加,容易誘發潰瘍加重。
飲啤酒勿用海鮮佐餐在正常人每百毫升血清中,核酸的平均含量約為4.3~5.3毫克左右,血液中核酸的含量一旦超過6.4毫克/100毫升時,即以鈉鹽形成沉澱在關節的軟組織和腎髒等處,啤酒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等。會使海鮮佐餐中的核酸在人體中含量增加,易形成痛風症或形成結石。
啤酒不宜長期飲用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最近公布一項研究報告說:每天喝500毫升以上啤酒的人,直腸癌發病率是不喝啤酒者的3倍。這個報告是在對8000餘名成年男子進行了調查後作出的,長期、大量飲用啤酒者應引起注意。
以茶解酒不科學
很多人喝醉酒後都愛用茶解酒,認為茶有利尿作用,可以加速酒精的排泄,其實人們隻重視其解酒的一麵,卻忽視了酒後飲茶的危害。事實上,濃茶解酒,弊大於利。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酒精本來對心血管的刺激就很大,濃茶同樣具有興奮心髒的作用。兩者合二為一,雙管齊下,更加速了心髒跳動,從而加重了心髒負擔。從醫學角度上講,酒精在消化道被吸收後,90%多的酒精被肝髒的脫氨酶轉化為乙醛,再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從而排出體外。而酒後飲茶,茶水中的茶堿迅速地通過腎髒產生利尿作用。這樣,酒精轉化為乙醛後尚未及分解,便從腎髒排出,由於乙醛對腎髒有較大的刺激性,從而會造成腎髒的損害。
喝酒對人體有害,然而總難免有人喝,倘若真醉酒了,解酒最好忌用茶,而可以喝少量的醋。
科學飲食能使人精力充沛
不少中年女性常感精力不足,覺得活的很累,那麼,有什麼辦法能使人精力充沛呢?尤其是在飲食保健方麵有無好辦法呢?下麵,我們介紹一些外國人在這方麵的認識。
美國的一些營養專家認為,要使精力充沛,應采取下列飲食法。
注意飲食時間
一些日常工作繁忙的中年人,早餐是吃些甜餡餅和咖啡,午餐吃些色拉,而到晚餐時,便無節製地大吃肉製品和甜點心,這種增加身體承受力的飲食習慣是極不可取的。因為這種方式不能滿足白天人體最渴望得到的能量,常使人出現饑餓感,甚至精力衰竭、疲憊不堪。而在晚間又因供過於求而使能量不斷積累,使體重逐漸增加。為此,營養學家指出,白天熱量的均衡分布可加快人體新陳代謝速度,避免晚上過剩能量的積累,每天下午加一次點心是使精力充沛的有效辦法。
要均衡能量食品
中年人要使早晨精力更充沛,方法是均衡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比例。一位心理學家發現,吃含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均衡早餐的人,要比隻吃碳水化合物早餐的人更充滿活力,下午也極少出現昏昏欲睡的現象。原因是單獨吃碳水化合物時,它很容易使色氨酸溢出血流進入腦細胞,大量的色氨酸在人們就寢時會起到催眠作用,但絕不需要它出現在你須集中精力解決難題的時候。倘若在碳水化合物中加入蛋白質,那麼較多種類的氨基酸將與色氨酸竟相進入大腦,結果,隻有極少量色氨酸能進入腦細胞從而保持充沛的精力。如早餐除穀物外再加牛奶、色拉和雞或魚,晚餐稍加澱粉食品和水果(含較多色氨酸),可讓人過一個安寧的夜晚,並睡一個好覺;另外,午餐時滴酒不進,也是保持晚上能量均衡的有效方法。
幹嚼食物益處多
用喝湯來補充營養固然重要,而更重要的是如何使這些營養更好地為機體消化、吸收和利用,從這方麵講,幹嚼食物勝似喝湯。消化是個長過程,它包括機械的和化學的兩個方麵。機械消化是指消化管的運動對食物進行機械性加工,如口腔牙齒的咀嚼,胃、腸的蠕動等;化學消化是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對食物進行化學分解。二者又是互相依賴、互相促進的。
幹嚼既是機械和化學綜合消化的第一道工序,也是影響胃、腸下一道消化工序的啟動力量。幹嚼食物避免了囫圇吞棗,充分感覺食物的味道。因此,食物幹嚼吞咽是一種良好的進食方法。
幹嚼食物能增強口腔的運動,更重要的是它能產生一係列的有利於消化的反射動力,刺激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生成每天需要1000~1500毫升的水和其它原料,均來自血液,它還需要消耗氧氣和能量。所以,對久臥病床的人,口腔幹嚼食物是一種能量消耗產生生理功能的健身運動。唾液分泌完全受神經反射的調節。幹嚼刺激口腔粘膜和舌感受器,引起味覺及其傳入神經的興奮,傳到並激起唾液分泌中樞的興奮,然後由副交感神經傳出到達唾液腺,促使唾液分泌。這樣的循環往複,實際上起到鍛煉和提高這個神經反射弧的興奮性和刺激食欲的作用。
咀嚼肌與大腦之間有條“熱線”,幹嚼食物的鍛煉可以顯著提高大腦的思維能力,咀嚼少的小兒智商普遍低於以耐咀嚼食物為主的兒童。同時幹嚼有健腦功能,可增加腦細胞的信息傳遞,提高大腦的工作效率,起到預防大腦老化的作用。
幹嚼食物對防癌的作用也是顯而易見的。專家們通過實驗表明,細嚼30秒能使致癌物質的毒性失靈,按每咀嚼一次1秒鍾計算,一口食物幹嚼30次再吞下去,這樣可以達到防癌的目的。
可供幹嚼的食物多種多樣。養成嗑瓜子的習慣或把平時受吃酸、甜、微辣、鮮美可口等帶有一點刺激性食物加工焙幹,細嚼慢咽。但咀嚼食物的刺激強度和刺激時間要夠,因為任何刺激都要有一定的刺激強度和刺激時間,才能激起機體反應和產生相應的生理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