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中年女性宜多吃水果(2 / 3)

還有,魚類是含核酸最豐富的食物。現代醫學證實,人體細胞中的核酸的耗損是人類衰老的根源。人類細胞中的核酸,在20歲以前一直是夠用的,過了青春期,自身細胞內的核酸時常發生變質或消耗而不夠用。因而導致臉上出現皺紋和老年斑,須發變白、脫發、禿頂,身體容易疲勞,記憶力減退等老化現象。這些現象的起因是多方麵的,其中細胞中核酸含量的減少是主要原因之一。而多吃魚則可補充人體不斷損失了的核酸,從而使人體的細胞健康而充滿活力。現代科學證實,人體要想維持細胞的活力,一般成人每天要攝取1000~1500毫克的核酸,而在常規條件下,現在飲食中所含的核酸僅有數百毫克,所以美國名醫弗蘭克博士建議:人類吃含核酸量最豐富的水產食物,可以提高每人每天的攝入量,這樣就能使人類延年益壽。

吃魚盡管對人體健康有益,但應注意:

不吃生魚

所謂生魚,是將生魚切成薄片,拌以醬油、醋、甜醬、糖、蔥等調料生吃;生魚粥則是將生魚片直接放進熱粥中食用;也有人做魚菜時一味圖鮮嫩,而使魚燒不熟或蒸不透。上述吃魚方法會使吃魚的人傳染上魚類寄生蟲病。常見的魚類寄生蟲病有肝吸蟲病、橫川後殖吸蟲病、貓後睾吸蟲病、腎膨結線蟲病等。因此,生魚不宜食用,至少應將魚煮沸20分鍾或蒸30分鍾後食用。

不吃被汙染的魚

工業廢水和農藥會汙染溝渠中的水,使水中的魚類受到汙染,人食用了這種被汙染的魚會引起中毒。

少吃鹹魚

因此種魚與鼻咽癌的發生有一定的關係,如偏食鹹魚的香港、廣東人鼻咽癌的發生率比世界其它地區高出70倍。鹹魚之所以會引起鼻咽癌,是因為魚在醃製過程中部分蛋白質會分解出仲胺,而仲胺和亞硝酸鹽在酸性條件下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生致癌物質亞硝胺。

不吃燒焦的魚

原因是魚燒焦後會產生較多的3,4~苯並(a)芘,此物質有強致癌性。另外,如果魚肉燒焦了,高分子的蛋白質就會裂變成低分子的氨基酸,並可形成致突變的化學物質。

不能吃魚膽

魚膽中含有膽汁毒素等有毒物質,其中毒劑量與治病的有效劑量相近,故生吞魚膽引起中毒死亡的事故時有發生。

不吃加工不當的魚

一些魚,如青皮紅肉魚類中有30餘種包含組胺較多。當人體攝入的組胺超過100毫克時,就可能引起過敏性食物中毒,其中以鯰巴、刺巴、金槍魚等青皮紅肉魚所致的過敏性食物中毒最為常見。因此,食用青皮紅肉魚類時要先去內髒,洗淨切段後用水浸泡幾小時,然後紅燒或蒸煮,不要油煎、油炸,尤其要注意不宜食用變質的青皮紅肉魚類。

要重視飲水健康

除了空氣之外,水對於人類的生存來說,是最重要的。一個正常的成年人,機體成分中大約60%~70%是水分。沒有食物,我們也許還能生存2個月,但沒有水,我們最多隻能活幾天。因為沒有水,人體很快會因中毒而死,毒物正是人體自身的代謝產物。腎髒排泄掉的尿酸和尿堿必須要溶解在水中,隨尿液排到體外。而如果沒有足量的水,這些代謝產物就不能被有效地清除,可能會造成腎結石。

人體的每一個部位都離不開水。人體內有許多消化液,胃中的胃液、腸中的腸液等,裏麵都含有大量的水分。水可以調節體溫,無論是熱天或冷天,人的體溫都保持在37℃左右。當人們遇到炎熱氣候或從事劇烈運動時,體內水分就變成汗大量散發掉,使體溫不致增高。水又可以保持肌肉的彈性、皮膚的柔軟和光滑。水也是一種重要的營養素,皮膚失水會引起幹裂;內髒缺水,輕者頭昏乏力,體溫升高,重者昏厥甚至危及生命。醫學認為:失水2%就會影響心髒活動;失水10%就出現嚴重的新陳代謝紊亂症狀;失水超過25%就會死亡。由此可見,水在機體內的作用是多麼重要。

一般人每攝入1000千卡熱量的食物,就應攝入1000毫升的水。而一個成人每天需要3000千卡熱量,所以需要水也約3000毫升(相當於一般茶水杯7杯的容量)。當然其中包括直接飲水和食物裏所含的水分。醫學上認為,水的攝入量過多會增加胃、腎、膀胱等髒器的負擔;過少則不能保證正常生理需要。所以從這一點出發,每天飲水應以相差不大為好,大致以口渴與否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