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的媒介傳播學解析
科技傳播
作者:張岩
摘 要《甄嬛傳》作為我國2012-2013年的一部大熱電視劇,其成功不僅僅是電視劇的成功,也表明了電視劇的媒介經濟學效應。甄嬛傳的成功首先在於其很好的平衡了政府導向和市場導向的作用,使其雙平衡從而達到了盈利。其次是《甄嬛傳》作為媒介產品實現了其傳播信息、引導輿論、提供娛樂和推銷商品四個功能。從而為中國電視劇產業樹立了典範,也對於電視劇產業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即需要發揮政府導向作用和市場調節作用,除此以外電視劇創新也是十分重要的。
關鍵詞《甄嬛傳》;電視劇;媒介傳播學
中圖分類號G20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4)108-0031-03
《甄嬛傳》是一部改編網絡小說的清宮宮鬥大戲,由鄭曉龍導演,著名演員孫儷、陳建斌、蔡少芬等人主演,於2012年3月26日在東方衛視和安徽衛視播出後便一發不可收拾,之後在國內各家電視台輪番播出,收視率不俗,而後登陸台灣,更是成為了2013年台灣最火喜劇,各大電視台和綜藝節目對其模仿的片段不斷,同時也向海外日本、韓國、美國等國家輸出,《甄嬛傳》這部電視劇當屬近兩年來最為火爆的電視劇沒有之一。如此受歡迎的電視劇,其火的原因時多方麵的。
媒介經濟學是一種媒介研究和經濟學研究合並在一起的研究,它主要的研究是引導或限製管理者、從業者和媒體中其他決策者做出選擇的經濟因素。而其獨特之處在於媒介產品例如電影、電視劇作為人們的消費品似乎與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實物消費品有所不同,實物消費品在被消費後其價值已經不再,而媒介產品作為一種精神產品,被消費後仍然有餘下的價值所在,因而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潛在價值就成為了媒介經濟學研究的一大問題了,即所謂的經濟效率。而每一個媒介體的目標不同,其經濟效益的目標也有所不同,如何運用媒介的力量最大限度的挖掘效益就是每一個媒介體的目標了。我國在政策導向上為影視等娛樂資源的定位為寓教於樂,即影視等娛樂作品在提供觀眾歡樂的同時,其教育意義不容忽視,必要時候應該是其教育意義大於娛樂的意義。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目前我國這種政府控製力量與市場控製力量這在發生著轉變。從以政府部門控製影視媒介向市場越來越主導媒介經濟這一過程過渡,而電視產品的特性也逐漸從發揮教育意義向娛樂性轉變了,而《甄嬛傳》這部電視作品正是這個背景下的產物,盡管其在娛樂性方麵的劇情設置足以讓人覺得劇情跌宕,也滿足了大眾的口味,但在關於禮儀和文化方麵,也算是起到了一定的教育普及作用。除此以外,《甄嬛傳》這部電視劇的媒介經濟學效應方麵是有許多的意義值得借鑒。
1注意力經濟
媒介經濟是注意力經濟,即生產大眾想要的文化內容,大眾的關注點在哪裏,因而媒介就會傾向於選擇什麼樣的題材和內容。近年來我國接連出現了一係列道德敗壞影響社會風俗的事件,因而無論是新聞報道還是大眾關注的更多的是傳統社會的中國遵守者禮儀道德,到了現代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道德被破壞,倫理被顛覆,到底我們需要的是什麼樣的社會環境是人們思考更多的問題。而與此同時,中國古代數千年來自有了最高統治者開始,統治者後宮的妃子們就是古今往來人們熱論的焦點:他們過著怎樣的生活,他們之間關係怎樣也是人們好奇的點。從劉邦的皇後和妃子戚夫人之間爭寵和趙飛燕、趙合德姐妹倆的魅惑,再到武則天更是取代男人將自己幫上皇帝寶座,人們對於古代帝王私生活也頗為關注,因而後宮題材也就不足為奇了,再加上《甄嬛傳》這部電視劇的題材是將兩者相結合,其情節曲折回環,人物個性鮮明,吸引關注就不足為怪了。
此外,最重要的是《甄嬛傳》作為一部宮鬥題材的電視劇,其將曆史搬到清朝雍正年間,而雍正皇帝本身就是一位充滿迷的帝王,他奪取帝位、生活習性和最後的死都是到了今天還在討論的問題。而電視劇的主人公為甄嬛,將甄嬛的一生從進入宮中被人羞辱到聯合皇後最後成為最終的勝者的過程中跌宕起伏,他並不是一路順遂的,而是經曆了多段被陷害、屈辱的過程,因而這一部電視劇不僅僅是女人的鬥爭史,也是一個女人的成長史。這樣的故事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職場的規則,從一個剛進入企業的菜鳥到成熟老練的領導是要經過很多磨練的,這樣的過程更能夠使得觀眾產生共鳴。
而電視劇產品的經濟價值就是在於最大限度地吸引眼球,使得觀眾的閑暇時間被吸引,才能夠取得最大程度的關注,而《甄嬛傳》一部電視劇,就是在無論是題材還是在劇情設置方麵很大程度上吸引了觀眾,而獲得了巨大的效益,其經濟效益也被最大程度的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