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最精銳的那個旅作為預備隊,完全不需要再用作防禦,自己手裏的這個旅也可以全都拉到左翼,再加上撤回來的兩個旅,五百騎兵。
這樣隻需要再撐半個時辰,自己的左翼就有四個精銳的旅,十一門大炮,五百騎兵,完全可以徹底擊潰越人的右翼,完成包圍。
而從現在傳令,到開始機動,再到擊破越人右翼完成包圍,可能一共需要一個半時辰的時間,這就需要右翼的四個旅完全撐住越人的主力和精銳的進攻。
那邊的指揮並無問題,孟勝一旦帶人撤走,剩下的早已擬定了臨敵指揮官,由第六旅的一個老墨者擔任,以及內部代表委員們會在第六旅的旅帥陣亡後遞次擔任指揮。
就在他下達命令不久,一名負責觀察越人動態的墨者指著對麵越人動亂的旗幟道:“越人的弓手再重新整隊,正朝中心集結。”
旁邊還有一人報告道:“越人崩潰的左翼也正在收攏,正在往潡水方向移動。”
適點點頭,又觀察了一陣,終於放心。
中軍和左翼越人的衝擊,已經沒有意義,一鼓作氣尚且不能撼動分毫,現在衝擊也最多打成焦灼。
自己和公造冶手裏還捏著兩個旅做預備隊,若是撐到孟勝等人機動到這裏,那麼就可以加入左翼的進攻,若是撐不住這兩個作為預備隊的旅還能投進去和越人對抗。
局勢已經明朗,一切勝負,就在於義師的右翼,能不能在孟勝的兩個旅和騎兵機動到左翼發動進攻後崩潰。
適暗暗擦了擦額頭的汗,大聲命令道:“讓炮兵轟擊越人的中軍,遲滯越人的集結!”
他心想,自己隻能幫到這裏了,右翼能不能撐住越人主力的進攻,就看右翼自己的表現了。
現在自己救不得也不能救,更不能遠距離指揮,隻能看這些年訓練出的老兵、那些連隊中的墨者、以及一整套火槍長矛大炮配合的戰術運用了。
越人沒有騎兵,所以少了許多意外的可能。
…
義師右翼。
六指站在高處已經看清楚越人的調動,他叫人去建議孟勝:局勢已明,無需再等,可以直接帶人撤走了。
他有建議權。
軍陣不是過家家,一旦動起來,再想停下就很難,而且變陣的瞬間也正是最混亂的時候。
這時候若是右翼有一支兩千人的騎兵,完全可以一舉衝散越人的萬人大軍。
所以,軍陣一動,也就意味著越人已經上鉤。
他能看出,孟勝也看得出,在六指派傳令兵建議孟勝的時候,孟勝也派人立刻按照組織程序召集了各個旅的旅帥和旅代表,商議一下計劃。
眾人相聚不遠,最近的越人尚且在一裏之外,十餘個人碰了個頭,孟勝先道:“六指建議說,越人已動,我們可以按照既定的計劃迂回了。我同意。”
這種決策會沒有那麼多的廢話。
說話間,越人的中軍被義師中軍的九門大炮轟擊了一次,六指便道:“既然轟擊越人的中軍,看來咱們的判斷是對的,隻是傳令兵還未到。早動一步,咱們早占優勢。”
其餘人見狀,便即表決,半數都同意後便道:“那就立刻組織防禦?”
這種時候,一分一秒都是寶貴的。迂回的部隊早動一步,局麵也就越有利,右翼留下來固守的壓力也就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