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仙藥共品皓首懸(一)(2 / 3)

“明日如果真能解決最好,若萬一起了衝突,便用‘備城門反擊之陣’,各成什伍,結陣而鬥。”

這隻是提前做預防的準備,墨子本人便是墨者備城部的部首,征戰之事必須他來負責。

適也不知道這個備城門反擊之陣是什麼模樣,但看來這些墨者都純熟。

有陣破無陣,有組織打無組織,以一當十也非難事,他也就不再擔憂。

各種準備好的麻線、麻布、烈酒、白磷,都歸他動用。

而熟悉“迎敵祠”和“祭鬼神”的墨者們,也準備了墨子和幾名木匠用卯榫準備的祭台,這時候是拆開的,一旦需要短時間就能組合起來一座五尺木台。

具體的辦法,眾人早已經演練了多次,這次又做了最後的檢查,確認一切就緒,便將這些器物裝在馬車上,前往沛南七十裏的祭祀地。

沛地之南,有一處荒澤,並非是東西兩側的大澤,別有特色。

荒澤淤泥甚多,鳥獸繁盛,多有死屍。

淤泥之中常有氣泡冒出,偶爾沒有雷火也無人點燃,便會燃起大火。夜裏會有清冷之火,猶如鬼魅。

荒澤附近,有一處土山,山上多黑石。某次大火,山上黑石燃燒數日,伴有煙塵酸澀味道。

原本當地人隻是覺得神奇,頗為不解。

那淤澤地的氣泡緣何會燃燒?

那淤澤地種緣何會有鬼影藍火?

那土山上並無草木,隻有黑石,緣何會燃燒數日不熄?

是以沛地多有傳言,說南去七十裏,有祝融神跡。夜則火光、晝日但煙。

等傳到沛地後,巫祝們便說此地乃是祝融神跡,需要祭祀。祝融已經不止是大司馬,而是被神化出神格,管理光明和太陽以及火焰。

並說如果不祭祀,可能會引發旱災。

本來就危言聳聽,再加上那土山上燃燒的黑石,加上原本這裏就有祭祀祝融的習慣,又都是些傳說中祝融之後封國的後裔,這樣的神話大有市場。

馬叔說,絕大多數神話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伴隨著前歲的旱災大荒,這裏的祭祀便日益成為當地最重要的幾件事之一。

人們想要征服自然,可是對於旱災無可奈何,隻好寄希望於神話,並祈求祭祀能帶來好收成,且相信神話是真的因為那似乎是唯一可能抵禦旱災的辦法。

這裏不靠近黃河,旁邊還有大澤窪地,在黃河奪淮入海之前,這裏沒有水災隻有旱災。所以祭祀水神沒有市場,祭祀火神光明神卻可以年年獲錢數萬。

巫祝們和大族、鄉老都有來往,春秋時代的氏族社會雖然開始解體,可是遺留的習慣仍在。

許多被滅亡小國的貴族們帶著族人遷居此地,多少還有些聯係,他們與巫祝之間自有協議,也需要給庶民做出榜樣。

不信的自然不信,信的則出一部分錢做個樣子,以吸引更多的人奉獻錢財用以祭祀。

得錢之後,再將鄉老、大族的錢還回去,剩餘的錢扣除掉祭祀的花銷,眾人按比例分成。每年得錢甚多。

既要祭祀,就要做足樣子。

不但在拿錢這件事上,鄉老大族們要做表率,祭祀給祝融的婢女侍妾也需要做出表率。

大族自有奴隸,也可以花錢購買,每年獻出三兩個。

剩餘的,則從平民家中挑選。

若是美麗的便先由男覡調教,待調教完畢後灌以草毒,數日之內不省人事卻也不死不腐,等到祭祀之時便以烈火焚燒,以增加儀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