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流寇氣息
史料中多次出現描述李自成軍隊掠﹑焚﹑屠等字樣。在對待明朝降官時,更體現出李自成山大王的氣質:“其餘勳戚﹑文武諸臣奎﹑純臣﹑演﹑藻德等共八百餘人,送宗敏等營中,拷掠責賕賂,至灼肉折脛,備諸慘毒”(張廷玉,1974)。史書記載,在北京的四十二天中,大順軍共掠銀七千萬兩。史家評述其事曰:“幽囚士大夫,用夾棍逼取金錢,此古今未經見之事,亦古今所未有之慘;古來亡國之俘,誅竄者有之,至於形拷迫資,予未之聞也”(彭孫貽,1984)。李自成農民軍初入北京時,將士們安於享樂、沉迷女色,士兵們目無法紀、肆意妄為 。而此時的李自成也沉迷墮落:“自成於劉﹑李諸賊分宮嬪各三十人”(彭孫貽,1984)。此時,明朝的殘餘勢力並沒有清除,滿洲軍隊也對中原虎視眈眈,而李自成等卻急於享受。在山海關戰役中,清兵的出現是李自成始料未及的,當清兵突然出現之時,李自成軍隊難以抵抗,再加上農民軍習慣於流動作戰,打不贏就跑是他們的正常反應,於是他率軍逃走,迅速回京。山海關戰役關乎大順政權的存亡,而李自成的決策竟是打不過就逃跑,與流寇十分相似。李自成回京後,“悉鎔所拷索金及宮中帑藏﹑器皿,鑄成餅,每餅千金,約數萬餅,騾車載歸西安”(智成夫,1975)。李自成此時的做法就像山大王的做法一樣,帶著勝利物品回陝西,他的夢是陝西皇帝夢,不是中國皇帝夢。
4 小結
心理學歸因理論認為,個體成功與失敗的原因多種多樣,但可以劃分為兩大類,即內因和外因。內因是指行動者自身的因素,諸如能力﹑人格﹑努力等,外因是指行動者周圍環境中的因素,諸如壓力﹑任務﹑情境等。決定個體成功或失敗的因素中內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但內因起主導作用。所以,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李自成的失敗不僅僅是他自身的特征與因素促成的,當時的社會環境與時代背景也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但是,他自身的品質特征在他的失敗曆程中起了主導作用。從李自成本身出發,以上幾點是他走向失敗的主要個人特質,這幾種特征相互交織,影響了李自成的人生道路。事實上,作為明王朝的掘墓人,李自成也不乏諸多積極的人格品質,如:勇敢﹑簡樸﹑堅持等。在積極人格特征的兩個維度中,李自成在自我方麵處理得非常出色,他能積極接受自我,有自己的生活及人生目標,能夠把握環境和麵對各種環境中的挑戰。然而,李自成在積極人格特征中的另一個維度上表現得很不好,他沒有處理好自己與別人的關係,由於性格上的缺陷太突出,負麵人格特征致使他在需要時不能獲得他人的支持與幫助,尤其是在處理與民眾﹑官僚地主﹑知識分子及自身周邊人物的關係時,結果很糟糕。負麵人格特質是他身上最典型﹑最重要的特質,貫穿於他的一生,影響了他的行為和生活。相反,積極特質卻處在次要地位,這些特質在他走向輝煌的過程中曾經起過重要作用,但在決定他的行為表現和人格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相對較小。李自成推翻了明王朝,推動了曆史前進的步伐,他的功績是不可否認的,但是,在負麵人格特質的指引下,他所作出的行為是不受百姓愛戴與擁護的,給民眾及社會帶來了巨大的災難。性格決定命運,李自成的性格決定了他短暫的輝煌和最終失敗的命運。所以,從心理傳記學視角看李自成,他短暫的輝煌與迅速的失敗是其負麵人格特質的必然結果。
參考文獻:
貝姆·P﹒艾倫.(2011). 人格理論(陳英敏,紀林芹,王美萍,等 譯).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顧城.(2012). 李自成農民戰爭史. 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
賀國建.(1993). 米脂縣誌. 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
胡允恭.(1986). 李自成張獻忠起義.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計六奇.(1958). 明季北略. 北京:商務印書管.
李登弟.(1986). 李自成年譜. 西安:三秦出版社.
尼科洛·馬基雅維利.(2012). 君主論(王偉 譯). 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
梅朝榮.(2007). 五個布衣男人的戰鬥.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彭孫貽.(1984).平寇誌.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舒爾茨.(2011). 心理傳記學手冊. 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
吳偉業.(1992). 綏寇紀略.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張廷玉.(1974). 明史. 北京:中華書局.
智夫成.(1975). 李自成農民起義. 陝西:陝西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