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科學家進行的最新調查表明,經常運動的人早死的危險比不運動的人低56%,偶爾運動的人死亡的危險性也要比久坐不動的人低33%。我國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蘇東坡養生之道就主張多運動、多鍛煉。他認為“善養生者使之能逸能勞,使其四肢適於寒暑之變,然後可以剛健強力,涉險而不傷……”
健腦——讓大腦保持年輕
1 腦是人體的“總指揮官”
腦位於顱腔內,是人體中樞神經係統的主要部分。人和哺乳動物的腦要比低等脊椎動物的腦發達很多。它分為大腦、小腦和腦幹三部分。包括端腦、間腦、中腦、腦橋和延髓,其間分布著許多由神經細胞集中而成的神經核或神經中樞,並有大量上、下行的神經纖維束通過,把大腦、小腦和脊髓連接起來,在形態和機能上把中樞神經各部分聯係為一個整體。腦各部內的腔隙稱為腦室,充滿了腦脊液。
大腦是人的神經係統中的最高級部分,由左、右兩個大腦半球組成,兩半球間有橫行的神經纖維相聯係。人的大腦皮層最為發達,是高級神經活動的物質基礎。是思維的器官,主導人的一切活動過程,調節機體與周圍環境的平衡。
一般來說,腦有三個基本功能:
調節緊張度或覺醒狀態;
接受、加工和保存來自外部的信息;
製定程序,調節和控製人類的心理活動。
多少年來,人類的大腦一直是科學家們不懈研究的重要領域。最新研究表明,大腦的主要功能是分析、產出樣本,樣本可以點亮丘腦的丘覺從而產生意識。目前,腦科學家們一致認為,人的大腦還有大量的潛力可挖。
不久前,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布魯斯·米勒博士在人的大腦內成功地發現了“天才按鈕”。他在自己的實驗室裏對72名由於各種原因使大腦受過損傷的病人進行臨床實踐和研究,從中發現一個規律——隻要人的右顳下受過傷,就有可能變成某個領域的天才。例如,一名9歲的男孩在部分大腦受損後竟成為一名非常有天分的力學專家;另外一位56歲的工程師,大腦右半球皮質的部分神經元因病受到損傷後卻激發了繪畫天分,於是成為一位大畫家。米勒博士認為這是因為受損神經元壞死後,大腦“天才區”被壓抑的天分釋放出來,從而顯現出一種神奇的效果。
所以我們說:腦是“人體的總指揮官”。
健身專家對你說:
一些醫學專家認為,要保持健康的身體,人們應該與大地母親有親密的接觸。而現代人的服飾大多都是化學成分的材質,人就好像被一層絕緣體包住一樣,如果再穿上膠底鞋,人體內積存的靜電就很難傳導到地麵。如果靜電積存過多,就會影響人體內分泌的平衡,幹擾人們的情緒,造成失眠、煩躁等情緒鬱積的症狀。因此,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最好每天抽一點時間赤著足,在草地或沙灘上行走半個小時。赤足行走會使人感到特別舒服和清爽,是因為這樣不僅可以刺激足底穴位、強身健體,而且赤足觸地,也可以把人體內積存的無用靜電傳導給大地。這是一種十分有益的健腦方法。
2 養生之道貴在健腦
世界衛生組織評價人體衰老的標準首先是腦衰老,因此,保持腦功能強健和思維敏捷就相當於延緩衰老的進程。一個人從胎兒時期直到老年時期,都一直需要健腦益智。否則,人類隻能隨著人體的自然規律而慢慢走向腦衰。所以,人們想盡辦法來改變這種現狀。一方麵是從物質基礎著手,即長期服用益智食品;另一方麵是從精神動力入手,即“用進廢退”原則。有句俗話說得好,“腦子越用越靈”,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研究表明,適度的運動之所以讓人心情愉快,是因為運動會促使大腦分泌更多的心理“愉快素”(β—內啡呔)。這是一種生物活性最強的物質,它的止痛作用足以使人在運動過程中對疼痛的耐受力增強數十倍;能調節血管的收縮和舒張,使血管富有彈性;能使生長激素分泌加快,促進青少年的大腦和身體的生長發育。
健腦處方
梳頭按摩法
具體做法:
1.兩手十指從前發際到後發際,做“梳頭”動作12次;
2.然後兩手拇指按在兩側太陽穴,其餘四指頂住頭頂,從上而下、由下而上做直線按摩12次;
3.最後,兩拇指按在太陽穴上,用較強的力量做旋轉按動,先順時針方向,後逆時針方向,各12次。
健身功效:
這樣可以激發大腦皮層的活力,促進大腦血液循環,預防老年癡呆症。
叩齒按摩法
具體做法:
平時多用力叩齒,吃東西的時候有意地加大嚼食力度。
健身功效:
可以加速腦血管的血液循環,增加腦血管的彈性,使大腦組織的供氧充足,可以預防冠心病、高血壓等。
空抓推掌法
具體做法:
1.自然站立,雙腳分開與肩同寬,雙臂自然下垂於身體兩側。
2.調整呼吸,雙臂向前抬與肩高,手打開似抓物狀,然後用力空抓,將雙手拉回肩頭並吸氣。
3.抓掌鬆開向前用力推,手臂一定要直,伴隨呼氣。重複此動作20次。
健身功效:
可促進大腦血液循環,具有醒腦、健腦等作用。
浴腦鍛煉
具體做法:
清晨起床後,到戶外散步或做體操、打太極拳,使大腦可以吸入充分的氧氣。
健身功效:
可以喚醒尚處於抑製狀態的神經和肌肉。
健身專家對你說
人腦約有100億以上的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神經元是通過神經遞質傳遞信息的,而神經遞質的營養必須來自於食物,它們在腦細胞內不能自行合成。例如:色氨酸、酪氨酸、卵磷脂等都來源於食物,這些物質一旦缺乏,人的精神狀態、記憶力、思維、判斷、感覺、語言和行為表現等都會受到影響。下麵介紹幾種對大腦健康十分有益的食物,以做參考:
1.芝麻、核桃仁、自然狀態下飼養的動物和堅果類食物,能給大腦提供豐富的脂肪,保證大腦的正常運轉。
2.瘦肉、雞蛋、豆製品、魚腦及貝類等食品,能給大腦提供蛋白質,促進智力水平。
3.雜糧、糙米、紅糖、糕點等所生成的碳水化合物是腦活動的能量來源。
4.牛奶、海帶、骨湯、小魚類、紫菜、豆製品、蝦皮、果類等提供的鈣可以保證腦持續工作。
5.香菇、紅棗、柚子、草莓、鮮果、甘薯、黃油等可以供給大腦所需的各種維生素,可以預防腦疲勞,使大腦靈活。
6.胡蘿卜素可防治智力缺陷。富含胡蘿卜素的食物有:油菜、薺菜、莧菜、胡蘿卜、花椰菜、甘薯、南瓜、黃玉米等。
健心——誰是那偷心的賊
1 心髒健康,不容忽視
心髒是循環係統的動力器官,由於心髒具有“泵”的作用,人體的血液循環才得以維持,血液從心髒射入動脈而分布於身體各部位和器官,再由靜脈流回心髒。因為血液的流動直接取決於心髒的泵血能力,從而使循環係統內能夠保持足夠的壓力。如果心髒不能夠實現泵血功能,那麼,動脈血壓就會迅速下降,導致全身各器官供血不足,從而發生功能障礙以至危及生命。如果腦內血液循環停止3~10秒,人就會喪失意識;停止5~7分鍾,大腦皮層就會出現不可逆轉的損傷。
除了上述重要作用外,心髒的作用還表現在能夠通過血液循環帶走人體代謝產生的終產物(如二氧化碳、尿素和尿酸等),使細胞維持正常的代謝和功能。
由此可見,心髒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它的健康決定著人的生命狀況的好壞。
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加快,人人以車代步,運動的機會少之又少,假如不主動鍛煉,勢必導致筋骨懶散,缺乏活力。“生命在於運動”,運動不僅可促進血液循環,強化肌肉組織,還能維持心髒等重要器官的正常運轉。
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由於缺乏體力活動,每年有200多萬人死亡。由於飲食不良、體力活動不足加上吸煙,導致了80%以上的人過早地發生冠心病。香港中文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於2003至2004年間,對417名年齡介於20~64歲的健康人士進行研究,測量他們的心肺功能。結果顯示,心肺功能會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研究同時發現,25~34歲組別的人,心肺功能出現了不尋常的下降。在這個年齡組別的人,多半是因為長時間缺少運動,致使心肺功能明顯下降,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險。
2 健心鍛煉1,2,3
人在運動的時候,每一次付出的體力都要比平時大很多。一般人的表現多半是以心血管係統發生的變化為主,例如:心跳加快、心肌內部血液的循環量增大等。正是這種變化,使人體心血管運行模式發生了改變,因此,我們可以稱這些有利於心髒健康的運動為“心血管體操”。
健身專家對你說
要健心,就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1.改善不良習慣。例如:晚睡晚起、不愛活動、過度勞累、生活無規律等。
2.平衡膳食,防止暴飲暴食;少吃鹽和刺激性食物;適當控製攝入動物性脂肪。
3.冬季應加強防寒保暖。
4.堅持適當鍛煉。根據自己的年齡和體質選擇適當的運動項目,以增強防病能力,防止誘發心髒病。
5.樂觀處事。
6.防止濫用藥物。治療心髒病的洋地黃,使用不當可導致心律失常,甚至引起死亡。因此,合理用藥是保護心髒的重要途徑。
健心處方
下麵是生活中的幾種簡單運動,可以起到保持心髒健康的作用,不妨一試:
散步
心髒是人體健康狀況最敏感的晴雨表。生理學家研究認為:經常運動的人,心血管功能較強,心跳有力,心髒輸出量大,因此比較不容易得心髒病。實踐證明,中老年人進行體育鍛煉時,以步行為最佳。所謂“百練不如一走”,就是人們總結出來的健身格言。
具體做法:
1.倒向散步步行時兩手背放於腎俞穴處,緩步倒退走50步再向前行100步,反複5~10次。
2.擺臂散步步行時兩臂用力前後擺動,可增強肩關節、肘關節、胸廓等部位的功能。每分鍾行走60~90步。適合於患有胃炎及上下肢關節炎、慢性氣管炎、肺氣腫等病人。
3.摩腹散步
輕鬆的散步及柔和的腹部按摩,有助於預防消化不良和胃腸道的慢性疾病。但要注意的是,散步鍛煉不宜在飯後馬上進行。
強心操
具體做法:
1.自然站立,雙手前後擺動20次,之後雙手拍打雙側大腿及雙側環跳穴;
2.然後做跳繩動作20~30次,拇指甲抵中指端或無名指端隨跳彈動,20~30次(彈動時要用力);
3.最後以左掌按虛裏(心前區),右掌按膻中(兩乳中間),同時順時針方向按摩30次結束。
下蹲運動
具體做法:
1.雙腳分開站立,稍寬於肩,雙手自然上伸至頭頂,同時腳跟提起吸氣。
2.雙手平舉,下蹲收腹,提肛,並呼氣。
3.兩手模擬拉繩子的動作,左右手交替向體側收縮,直至與臍相平處。
4.深吸一口氣,慢慢站直身子。如此反複進行10~20次。
騎自行車
具體做法:
德國的研究者讓100位患有輕度心絞痛的心髒病患者,或選擇騎自行車鍛煉,或進行冠狀動脈手術,結果手術組的病人在術後一年中,有21位病人又複發心髒病、中風或其他心血管疾病,而自行車鍛煉組的病人隻有6人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