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出師北伐(3 / 3)

圍觀的將士們頓時爆發出響雷般的歡呼聲。

饒是秦嶽最後關頭收了力,洪熙官腹部被點了一下,頓時一陣氣短,忙勒停馬,好容易喘過兩口氣。

秦嶽盤馬而回,大笑道,“怎麼樣小子,現在知道了吧?在軍中,步戰靠打槍,騎戰看騎術,武功高也就那麼回事,聽我一句話,到廣州去給公爺當個親衛更有前途,再不濟去跟著方黑子幹,他那邊喜歡你這種江湖人。”

他剛出師就前來投軍,滿心以為自己一身武藝,定能得將官賞識,此時被秦嶽看輕,自是忿忿,“不,我要在前線殺韃子。讓我練一陣子,一定不比你差。”

秦嶽目光突然嚴肅起來,“小子,別給臉不要臉,打仗豈同你江湖上那些廝殺?哪怕你是什麼武林高手,沒經過訓練就上戰場,你就和尋常農夫沒有任何區別。”

一騎驛騎從營門奔入,到他麵前滾鞍下馬,高舉一封書信。

“公爺有令!”

秦嶽頓時一臉興奮接過來,見洪熙官還杵在這兒,“行了,大爺沒空料理你,這樣吧,你先去當火頭軍,什麼時候我認為你合格了,就準你出來殺韃子。”

說罷也不管他,自顧自開始拆信。

嶽州大營,蘇誠放下手中的五百裏加急,下令,“擂鼓,聚將,北伐!”

大軍一出,當麵駐紮的小股清軍當即望風而逃,幾乎沒遇到一刀一槍的抵抗,北伐軍便已收複了蒲圻縣,踏入武昌府境內。

“穆裏瑪手中不過四萬兵馬,如何是我大軍對手,”

正當明軍唱著歌,以為就向平常拉練一樣扛著槍唱著歌就到武昌時,一座小鎮出現在他們的眼前。

小鎮中有座橋,叫汀泗橋。

橋東,群巒疊嶂一座座山包上遍插清軍的旌旗。

蘇誠下令全軍止步,下馬踏在小鎮的青石路上,環顧四周,皺起眉頭。

不知是否穆裏瑪當麵,但敵軍將領選擇的這個地點卻是足夠棘手。

為將者當熟知天文地理,汀泗橋作為武昌南邊的門戶,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橋東群山便於敵軍守備,橋西湖泊密布又不利於手下部隊展開,中間一條不知深淺的汀泗河。

沿河上下遊眺望,連一塊木板都沒看見,想必早就被清軍料理幹淨了。

若是泅渡,可無法攜帶火器的明軍難道光用刺刀被對麵半道而擊?

汀泗古橋卻毫發無損,敵人故意給明軍留下這條進軍線路的目的不言而喻。

對穆裏瑪的野心蘇誠報以冷笑,“紮營,埋鍋造飯,夜不收去上下遊偵查,找找有沒有適合過河或者繞道的地方。”

軍部的參謀領命就要去安排,蘇誠又想起什麼,“等等,順便請幾個老鄉到我這來,客氣點,別嚇著別人。”

“諾!”

參謀長陳恭尹道,“將軍,此地東臨永安,南接崇陽,西界赤壁,北交嘉魚,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想要繞道恐怕不易。但要強攻,即便衝過橋頭,敵軍仍有居高臨下之便,我軍需冒仰攻之險,隔水之難其一,以低臨高其二,這穆裏瑪確實有兩把刷子。”

這幾年快速擴軍,空出來不少位置,不少基層軍官的職位如同火箭一樣往上竄,基本上就算是普通士兵,隻要在軍中學會識字,表現好的都能進入軍校短訓成為軍官。

而陳恭尹這種肯投軍,又是忠良之後,政治過硬的知識分子更是平步青雲。

這些年,他隨軍剿滅了幾股土匪,累功升任一支新兵師的副師長,作為高級軍官已經入了沐忠亮的眼。

看見他軍校成績,用兵履曆,家世背景都是漂亮得不能再漂亮了,正好為了提升新兵部隊的戰鬥力,沐忠亮要搞輪換,把老兵部隊的軍官拆分一部分到新兵部隊交換,就把他調到了蘇誠麾下任參謀長,跟那幾支王牌師長已經是同一級別的了。

如此躥升速度,堪稱軍界的一顆新星。

蘇誠靠在帥椅上,閉目沉思,“這韃子變成縮頭烏龜了也是件麻煩事,且等夜不收的消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