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眼病診療知識(9)(1 / 3)

由此可見眼底各種變化,對高血壓診斷和治療,有著重要參考價值,但是眼底變化是形態學上的變化,僅僅依靠眼底不作詳盡的全身檢查是不全麵的。應查明病因,降低血壓,注意飲食,限製食鹽量。發生視網膜出血、滲出者,應對症進行輔助治療。中藥以滋陰潛陽、平肝熄風為主治本,止血化瘀治標,對控製病情發展,改善眼底病變,保護視功能,有一定的療效。

77.腎炎視網膜病變

腎炎有兩種:一種叫急性腎炎,這是一種鏈球菌感染引起的全身變態反應性疾病,由於導致中樞性血管舒縮調節障礙,全身和腎髒內的小動脈發生痙攣,結果腎小球毛細血管缺血,在這基礎上繼發了一係列變化,如全身水腫、血壓升高,以及尿的變化(尿的比重增高,尿內出現蛋白、紅白細胞、甚至管型),嚴重時可以出現心腎功能不全。既然腎炎的改變與全身小動脈痙攣有關係,那麼眼部也可以發生同樣改變。

急性腎炎時,病人一般視力沒有明顯變化,如果視網膜動脈發生了痙攣,有時視力一陣陣模糊不清。腦血管發生了痙攣,甚至影響了枕葉視中樞,臨床上可以發生偏盲,甚至黑蒙。

眼底改變,急性腎炎患者常常血壓高。出現視網膜動脈痙攣。

比較重的患者視神經乳頭邊緣模糊、視網膜水腫,火焰狀出血和棉團狀滲出等,通常經過治療很快都能消退。

第二種是慢性腎炎,多數由於急性腎炎遷延不愈演變而來的,有的緩慢進行,有的反複發作經久不愈。慢性腎炎的病變以增生和變質為主,小動脈顯著硬化。晚期腎組織廣泛萎縮,被瘢痕組織替代。臨床上全身明顯水腫,血壓持續增高,腎功能減退,嚴重時可發生心力衰竭、尿毒症。

慢性腎炎的眼部改變也是多種多樣的。患者視力的變化一般取決於視網膜病變或者全身並發症。如果視網膜病變廣泛,或者後極部受累,視力模糊就比較明顯。如果發生視神經乳頭水腫,可以出現陣發性視物不清。慢性腎炎到了晚期,一旦發生尿毒症,有的可引起尿毒症性黑蒙。

眼部病變以眼底改變最為重要。玻璃體混濁、視神經乳頭充血、邊緣模糊,嚴重時發生視乳頭水腫。黃斑部星芒狀滲出;視網膜水腫、散在火焰狀、圓形和不規則形出血,棉絮狀滲出,病程長的患者視網膜出現白色斑塊;視網膜動脈硬化,病程愈長變化愈明顯。上述的視網膜改變是由於繼發的高血壓所引起的。一般認為慢性腎炎出現視網膜病變,說明預後嚴重。

78.高度近視眼底病變

高度近視是伴隨眼球進行性病理改變的屈光不正。眼球一係列的病理改變,最終使眼球後部膨大,前後軸延長和脈絡膜視網膜變性,視乳頭顳側向後移位,表現為縱徑較長,橫徑較短。視乳頭顳側或周圍有弧形或環形脈絡膜視網萎縮或缺如。視網膜變性變薄,進而可形成囊樣變性和破孔。脈絡膜彌漫性萎縮變薄,基質色素消失,小血管和毛細血管減少。透過萎縮的視網膜可見脈絡膜大血管的顏色和形狀,如同豹皮花紋,故稱豹紋狀眼底。後鞏膜局限性擴張,形成後鞏膜葡萄腫。黃班部常表現為萎縮斑、視網膜下新生血管、出血、漆狀裂紋和Fuchs黑斑。是高度近視眼視功能障礙的主要原因。

除配鏡矯正部分視力外,應注意用眼衛生。後鞏膜加固術可防止病變繼續發展。杞菊地黃丸、增光片、羊肝明目片等中成藥,對保護眼底,預防和治療並發症,有明顯的療效。常為高度近視做準分子激光,提供了必備的眼底條件。

79.增殖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

由於色素上皮細胞、膠質細胞、成纖維細胞、巨噬細胞及成纖維細胞樣細胞等在玻璃體內、視網膜麵或其下形成增殖膜,膜收縮或條索牽引可使視網膜變形、脫離或術後複發,稱為增殖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PVR),多見於視網膜脫離眼,術前後均可發生。RRD中約5%~10%有PVR,其中巨大裂孔,3PD的馬蹄形孔,固定性皺襞,廣泛脫離及多次手術等為高危因素,也是牽引性視網膜脫離的基本病變。PVR是視網膜脫離複位手術失敗的最重要因素,約占失敗原因的27%。

玻璃體,視網膜廣泛增生與收縮為本病之特點,可見玻璃體混濁,增生條索,視網膜皺褶固定和脫離。後者在眼球轉動時失去波動感,早期病變處血管扭曲和黃斑玻璃紙樣反光,裂孔後緣翻轉與視網膜表麵變白與增厚,膜越厚,白色越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