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眼病診療知識(8)(1 / 3)

這些現象是血液在玻璃體腔內流動、擴散而產生的,這時精神高度緊張會加重出血。患者采用頭高臥位,使玻璃體內血液緩慢向下沉降。有利於玻璃體恢複透明。進食以半流食為好,堅硬的食物需用力咀嚼,造成頭部震動,有時會引發新的出血。應保持大便通暢,便秘同樣可能導致新的出血。此時服藥需經過醫生許可,不可私自用藥。

大量的玻璃體積血吸收比較慢,患者應有足夠的耐心,堅持配合醫生治療,許多病人出血吸收需要3~6個月的時間。隻要玻璃體混濁逐漸減輕,均有希望通過保守療法治愈。藥物治療效果不佳者,玻璃體切割術是很好的選擇,不應放棄治療。現代玻璃體切割術近幾年有了飛速的發展,使許多以前無法治療的玻璃體混濁能得到很好的治療,保留較好的視力。

68.玻璃體脫離

當玻璃體膜不完整時,此處液化的玻璃體可流竄到玻璃體膜與視網膜之間,使玻璃體與視網膜分開,形成玻璃體脫離,一般以眼球後方及上方的玻璃體脫離多見。眼前有黑影飄浮及閃光感。

裂隙燈顯微鏡下可見玻璃體與視網膜間存在光學空間。眼底鏡下有時可見到極部視乳頭附近有一環形灰白混濁物,稱玻璃體後裂孔,以後環形變為不規則或呈團塊狀,為玻璃體後脫離表現之一。

如同時存在玻璃體視網膜粘連病變時,可引起視網膜裂孔,並進一步導致視網膜脫離。

無特殊治療。玻璃體脫離不完全者,可產生對視網膜的牽扯作用,故應仔細檢查,警惕發生視網膜脫離的可能,盡量避免頭部劇烈運動。

69.玻璃體囊蟲病

眼寄生蟲以豬肉、牛肉絛蟲的囊尾蚴為常見,占眼部寄生蟲的40%,可寄生於眼的任何部位,而以玻璃體為最多。常因進食含有絛蟲卵的生豬肉或生牛肉後,蟲卵在胃內變成囊尾蚴,穿過胃壁或十二指腸壁而入血循環,經眼動脈或穿過脈絡膜、視網膜而進入玻璃體。發病有地區性分布傾向。

早期感到有橢圓形或伸縮變形的黑影在眼前晃動,相繼出現飛蚊症;後期在發生葡萄膜炎、視網膜脫離、白內障或青光眼等並發症而失明。早期可見輕度玻璃體混濁,還可直接看到玻璃體內囊蟲形態,囊泡呈圓形或卵圓形,色灰白或淺藍灰色,其邊緣有金黃色光環,大小約1.5~6Pc。眼底鏡強光照射可引起囊尾蚴伸縮和囊泡的蠕動現象,有時可見頭部吸盤。可同時查見視網膜增生、結疤或脫離等改變。後期因玻璃體混濁嚴重,常不能辨認蟲之存在。

可伴有身體其他部位囊蟲寄生的表現:寄生皮下時,可引起皮下結節。寄生腦內時,可有癲病昏迷等表現,腦脊液中嗜酸粒細胞增多。寄生腸道時,大便內可找到蟲卵或體節。也可寄生於結膜下、前房或眶內。後期進行補體結合試驗常呈陽性反應。

一經確診,應及時手術,經睫狀體扁平部作全層小切口,用鈍頭的采血粗針頭插入玻璃體內,在眼底鏡、雙眼間接檢鏡或顯微鏡加角膜接觸鏡直視下吸取囊蟲,或采用玻璃體切除術清除囊蟲。

手術時應避免弄破囊泡,否則蟲體遺留眼內,會引起刺激反應,或產生新的感染,嚴重時可引起過敏休克,甚至死亡。同時患全身其他係統寄生者,應作專科處理。

(尹健華)

第九節 視網膜疾病

70.急性視網膜壞死

急性視網膜壞死是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和單純皰疹病毒感染的危重眼病,巨細胞病毒為可能病原,其典型三聯征為脈絡膜、視網膜血管炎,視網膜炎症、壞死及玻璃體炎。少數病例也可伴發視路及腦部病變。單眼或雙眼先後發病,20歲或50歲為兩個發病高峰,無性別差異。一般6~12周炎症消退,預後極差。

起病急,視力急劇減退,眼痛或眶周痛,早期為葡萄膜炎,睫狀充血,灰白色或肉芽腫性KP陽性,可伴眼壓升高。視網膜血管炎主要累及動脈,血管狹窄、閉塞,有白鞘,伴視網膜出血。炎症靜止時,玻璃體形成機化牽引;病變視網膜萎縮,可出現多發性裂孔,約75%病例在起病數周到數月發生視網膜脫離。

既往由於病因未明,治療多難奏效,終致嚴重視網膜脫離,眼球萎縮而失明。近年選用抗病毒、抗凝及皮質類固醇等聯合治療,發生視網膜脫離時再施行手術,已能取得一定療效。

71.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

視網膜內層由視網膜中動脈供給營養,它是終末動脈,不與其他血管吻合,一旦發生阻塞,視網膜的營養馬上被切斷。由於視網膜是極其嬌嫩的組織,對缺氧和缺少營養十分敏感,一旦血液供給斷絕,視力就極度下降以至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