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城鄉居民最終消費的影響因素分析(3 / 3)

(二)自相關、異方差檢驗及其模型的修正

方程(3)式不存在多重共線性,下麵對該方程進行自相關、異方差檢驗,並對該模型進一步修正。

自相關性檢驗。給定顯著性水平005,查DW表,當n=18,k=3時,得下限值dL=0933,上限值dU=1696。因為DW統計量為1523,位於dL=0933和dU=1696之間,所以無法判斷是否存在自相關性。再根據自相關、偏相關圖作進一步檢驗,由自相關、偏相關圖可知,方程(3)式不存在自相關性。

異方差檢驗。使用White檢驗檢驗模型是否存在異方差。從White檢驗可知Obs*R-squared=14673,大於顯著性水平為005的χ2值為781473,其伴隨概率為0023,小於給定的顯著性水平α=005,表明方程(3)式存在異方差性。下麵使用WLS消除異方差,權數為W3=1/abs(resid)的加權最小二乘法估計,並進行White檢驗。

上述兩個經加權最小二乘法估計的回歸模型中,nR2統計量的伴隨概率即prob(nR2)均大於給定的顯著性水平α=005,接受原假設,認為調整後回歸模型均不存在異方差,而又由於模型第二個的擬合優度是最高的,其故選定方程(5)最終回歸方程。

方程(5)式表明,居民最終消費支出隨著GDP增加而增加,隨GDP的下降而減少,當GDP增加1億元時,居民最終消費支出會隨之變動6322億元;居民消費水平與城鎮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呈正向關係,即居民消費水平隨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居民收入差距與消費水平呈反向變化關係,居民收入差距越大,居民消費總量就相對越小,這符合凱恩斯的邊際消費傾向遞減理論,從現實來看,居民收入差距對消費水平具有抑製作用。

四、結論與建議

從本文最終確定的計量模型可以看出,我省居民最終消費支出與GDP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呈正相關關係,與基尼係數呈負相關關係。因此,本文建議國家要大力發展經濟,尤其是麵對世界經濟複蘇艱難、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自然災害頻發、多重矛盾交織的複雜形勢下,更要保持經濟運行處在合理區間。完善宏觀調控政策框架;要著力通過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費能力,完善消費政策,培育消費熱點,充分釋放蘊藏的巨大消費潛力。收入是民生之源。要深化收入分配體製改革,努力縮小收入差距,健全企業職工工資決定和正常增長機製。多渠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不斷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縮小社會貧富差距,使城鄉居民收入與經濟同步增長,廣大人民群眾普遍感受到得實惠。(作者單位:安徽財經大學金融學院)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我國財稅政策的福利效應實證研究》(項目號:13CJY111)。

參考文獻:

[1]李子奈,潘文卿.計量經濟學(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龐皓.計量經濟學(第三版)[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3]國家統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