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做好民族文化保護,助推民族經濟發展(3 / 3)

4.充分利用民族區域優勢。資源優勢是民族貧困地區經濟增長中心。就拿新疆來說,是個多民族共居的省份,新疆地區地廣人稀,幅員遼闊,有資源和地緣兩大優勢。新疆具有特殊的水土光熱資源,因此新疆是瓜果之鄉,同時又是我國重要的商品棉基地,新疆的礦產資源非常豐富,最有代表性的有石油、煤炭和有色金屬三種,新疆古跡遍地,民族眾多,十三個主體少數民族民俗文化各異,原生態旅遊資源極為豐富,占了全國旅遊資源類型的83%。科學合理的利用好這些優勢不僅課題大力發揚民族文化,讓全國乃至世界各族人民了解民族文化,同時又帶動了新疆的地方經濟發展。

5.通過政府投入的加大來對民族地區的基礎設施的進行完善。少數民族地區具有充足的自然資源,但是,由於交通並不便利,因此資源並不能夠被充分地開發,少數民族的優勢並不能夠在經濟的發展中體現出來。要想改善這種現狀,隻有從政府層麵著手,加大少數民族地區基礎設施投資的力度,優化少數民族地區投資環境。為了提高少數民族的積累能力,要盡量豐富少數民族地區的資金的收攏渠道,采用內聯外引的道路,通過非農產業經濟效益的開發來實現集約型發展。充分認知文化資源經濟功能和市場價值;深耕少數民族文化產業,打造地區文化品牌;借力科技和創意,努力推進民族文化的產業融合和產品創新;並大力實施人才戰略,保護和培養少數民族文化傳承人和各類文化產業經營管理人才,進而使少數民族的經濟獲得比較快的發展,而且還要保證當地經濟的發展是高質量的。隻有實現在保護當地文化的同時,促進經濟的最大化發展是經濟發展的最高境界,全國少數民族地區所蘊藏的精神潛力和經濟潛力才能真正充分發揮出來,少數民族地區的地域優勢、資源優勢才能轉化為經濟優勢,少數民族地區和各少數民族群眾才能真正縮小與其他發達地區在經濟發展上的差距並最終實現全國共同富裕的宏偉藍圖[5]。

今天我們提倡大力弘揚民族文化,既可以迅速提升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水準和科學文化素質,進而使我國的現代化建設與改革開放具有重要的思想保證,同時,從物質與文化的角度來支持當地的經濟的發展。為了推動當地社會的全麵發展,地方政府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還要注重少數民族文化的弘揚與發展,通過地區文化實力的提升來為當地人民的生活的改善提供相應的保證,為人民提供高質量的社會生活。少數民族社會生活的提高,也隻有通過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注重文化實力的提高,才能夠實現,也隻有通過這樣的方式,才能夠保證少數民族地區獲得可持續的發展,獲得經濟發展的長遠效益。(作者單位:中央民族大學)

注釋:

①錢穆.《現代中國學術論衡》,第7頁

參考文獻:

[1]《民族文化與經濟互動》主編:袁少芬,副主編李紅,民族出版社,2004年出版

[2]《中國少數民族地區開發的戰略意義及政策保障研究》主編:王德清,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

[3]《民族經濟學》作者:劉永佶,中國經濟出版社,2008年出版

[4]《中國少數民族經濟教程》主編:黃萬綸,李文潮,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

[5]《資源開發與民族發展》作者:李甫春,趙明龍,黃雄鷹等,民族出版社,19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