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民族傳統觀念中落後的因素會直接對民族經濟的發展起阻礙作用。一些少數民族群眾中傳承下來的一些消極落後的民族文化在今天會對人們的價值觀、道德觀、行為觀等意識形態領域裏的觀念產生落後的消極的影響,從而阻礙民族經濟的發展。在我國西北、西南的偏僻農村裏,一些少數民族群眾由於受到本民族落後的傳統文化的影響,對子女接受文化教育、先進的科學技術持反對態度。女孩子在14—15歲左右就被要求出嫁,不能夠讀書;男孩子則就外出務工。這在民族經濟發展過程中嚴重的影響了生產力的質量,忽視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科學理論。同樣,由於受落後的民族傳統觀念的影響,西北地區一些少數民族群眾思想保守,仍然存在“多生孩子才會富”的想法,在新疆的南疆許多地區,一個少數民族家庭中會有三個甚至更多的孩子,這不僅嚴重影響了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也從思想意識、文化教育、科學技術文化傳播、社會經濟資源分配等多個方麵嚴重的阻礙了民族經濟的發展[1]。
二、加強民族地區經濟文化協調發展是實現共同繁榮的必然選擇
少數民族地區社會經濟發展與本民族文化傳承之間相互推進、相互滲透。這種互動關係是可以進行調試的,在調試的過程中通過引導達到動態平衡。我國少數民族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然而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卻比較落後。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推進,少數民族文化多樣性又麵臨著諸多挑戰[2]。
1.堅持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文化協調發展的大觀念。在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中,經濟的發展受到了比較大的重視,民族文化的發展受到了嚴重的抑製,這主要是由於國家對經濟發展的要求,地方政府也比較看重經濟發展的原因,這卻導致少數民族的文化的發展受到了忽略,反過來阻礙了經濟的發展。所以,在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時候,不僅要注重當地經濟的發展,還要大力發展民族文化,將原來的經濟發展理念進行調整,協調經濟社會發展的長期效益與短期效益。這一切都要求從領導到群眾必須充分認識到文化發展的重要性[3]。
2.要有選擇的開發民族文化資源。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民族文化源遠流長。要認識到民族傳統文化與社會經濟發展之間的聯係作用對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內容要辨證地進行分析、挖掘、整理並加以保護。對民族文化中可以適應並正在適應社會發展的因素,要在政策引導下,通過市場的評價來生成基於傳統又有所創新的新的文化。近年來中國西部大開發,各少數民族成員在市場競爭中的參與程度得到了明顯的諸多,相互之間的交流與交往也逐漸得到加強,同時,各民族也進入了相互交流與學習的大時代,誰都無法回避一個關鍵性的問題:傳統文化如何適應現代化的發展。今後的時代將是世界經濟文化一體化進程迅速發展的時代,少數民族必須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文化內涵與外在表現形式,隨時吸收外來的先進文化,要結合世界發展的步伐來發展我國的經濟。另外,強化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並不意味著要放棄各個民族文化的差異性,少數民族文化的產業化同樣具有重要的作用。
3.通過教育機構與教育投資的增多來將少數民族文化教育的效率與文化素養得到顯著的提高,使少數民族人民掌握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我國政府這些年來已經逐漸加大在少數民族開展雙語教育,雙語教育要結合各個省份與當地居民的具體特點來實施,要具有差異性,不能夠讓所有的居民都學習相同的語言,要有側重點。但應注意,必須尊重少數民族的自願選擇[4]。
要把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教育融入當代學校教育課堂中,才能有利於促進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可持續發展。傳播文化是教育的一種重要功能,通過少數民族的學校教育,能夠對我國傳統文化進行繼承與發展。學校教育要通過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的培養來提高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少數民族對傳統文化認同感的增強主要體現在教師逐漸認同本民族傳統文化,因此,培養教師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對於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播與培訓具有重要的作用。為了促進少數民族文化學校教育的發展,在結合學生興趣與當地特色的基礎上,要重視學生當地的民族文化傳統。為了更好地傳播民族傳統文化,要盡量綜合使用社會、家庭和學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