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對政府職能多加的開發。如開發數字化管理職能、培育環境職能、擴充教育職能、宏觀經濟預警職能、信息安全職能等。這些職能與傳統政府職能相比新穎也更能符合現在網絡經濟時代的需要。
2、弱化政府經濟幹預職能,加強信息、環境等社會管理職能。在網絡經濟的衝擊下,市場信息流動速度加快,企業的管理理念、運行方式、組織結構等都發生了重大變革。這就要求弱化政府對微觀經濟的幹預職能,使得政府管理經濟的方式由微觀向宏觀轉變,還企業自主經營權,讓企業成為獨立的市場主體。同時在網絡經濟中,由於信息技術的應用,物質資源和資金資源有了一定的節約,這要求政府職能要依據這種情況轉向信息和環境等方麵管理,為經濟的健康發展創造有利環境。
3、加強公共服務,建設服務型的政府。在網絡經濟條件下,政府必須重新審視與定位自己的職能。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正確認識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核心地位與作用,強調市場在解決資源配置過程中的優先性,重構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在增強網絡基礎設施方麵,政府要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可以頒布反壟斷法律法規、采取反壟斷措施等;在保護市場競爭方麵,政府在投資體製和經營機製上,要本著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出台相關政策;在政府管製方麵,管製內容不宜過於具體,最好集中於質量、接入等幾個關鍵的方麵,從而構建一個更高質量服務型政府。
4、加強對電子政務的管理,建設電子政府。在網絡經濟時代,公眾對政府的要求越來越高,要求政府要更有效率,希望能與政府直接溝通。同時,信息社會的直接溝通能夠實現政務邊際成本遞減,推動新經濟信息技術企業發展。因此,政府組織結構和職能的轉變以及根本的社會需求使得電子政府的建設成為必要。
(二)建立健全國家網絡安全體係
網絡經濟迅猛發展的新形勢使人們不得不從國家安全角度重新思考一係列的政策和策略問題,不然,人無遠憂必有近患。首先,提高全體國民的網絡危機意識和網絡安全意識。必須開展一場新的掃盲運動-網絡掃盲,讓全國人民懂得網絡知識,意識到網絡安全的重要性。其次,建立國家網絡安全組織機構。建立相關網絡安全機構,並配備相關專業人才,可以組建國家網絡信息部隊,在未來的網絡信息戰中禦敵於國門之外,保衛國家網絡經濟安全。再次,網絡安全立法。目前,國內外還沒有一部統一的法律適用於網絡安全或懲治網絡犯罪,中國的網絡安全立法,既要根據國內的基本國情製定相關法律、法規,又要關注國際網絡安全立法,積極參與,以便於國際接軌。
(三)建立與網絡經濟相適應的法律製度
縱觀世界,互聯網立法是國際立法先於國內立法,國際立法發達於國內立法。1984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向聯合國秘書長提交了《自動數據處理的法律問題》的報告,建議審視有關計算機記錄和係統的法製要求,揭開了電子商務國際立法的序幕。就國內法而言,美國的電子商務方麵的立法最為發達,尤他州1995年頒布的《數字簽名法》是美國第一部全麵規範電子商務的法律文件。我國香港地區於2000年1月7日也通過了《電子交易條例》。我國在電子商務方麵的立法是相當薄弱的,直接涉及到電子商務的立法隻有《合同法》。其它都是與電子商務相關的法律法規,而且大都是行政法規和行政規章。計算機網絡環境是一個與現實世界截然不同的虛擬世界,麵對網絡經濟下出現的電子商務征稅、商務電子支付製度、電子商務合同訂立和知識產權保護等問題,現有法律體係都難以規範網絡虛擬世界中出現的這些問題。因此,網絡經濟的發展客觀上要求建立相應的網絡法律體係。完善的網絡法律體係可以為網絡經濟的發展提供價值標準和行為指導,保護網絡經濟主體的合法權益,遏止違法犯罪活動,從而促進網絡經濟健康發展。(作者單位:西華師範大學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李新家.網絡經濟研究[M].中國經濟出版社,2004年8月.
[2]高孝平.網絡經濟與傳統經濟比較[J].重慶郵電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1).
[3]烏家培.網絡經濟及其對經濟理論的影響[J].學術研究.2000,(1).
[4]金太軍.網絡與政府管理[M].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93頁.
[5]劉華.經濟轉型中的政府職能轉變[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4月1日.
[6]曹聞民.政府職能論[M].人民出版社,2008年3月.
[7]何力平.市場經濟與政府職能[M].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8月.
注解:
①烏家培:《網絡經濟及其對經濟理論的影響》[J],《學術研究》,2000年第1期。
②金太軍:《網絡與政府管理》[M],貴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9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