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政府職能麵臨網絡經濟的挑戰與影響
(一)網絡經濟引發的危機隱患
1、網絡經濟下麵臨的公共政策問題。網絡基礎設施的存在和發展為網絡經濟的發展提供可能和載體,也為其提供了不斷發展的動力。但是,目前Internet基礎設施所麵臨的最嚴重的一個問題是擁塞問題。擁塞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一方麵是係統資源配置不合理,另一方麵是定價策略運用不當。政府相關改革措施和政策支持的缺陷是產生這些問題的重要原因。另外,個別壟斷集團對市場的統治和政府過度的管製也是網絡經濟發展麵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新的經濟模式必然也會滋生新的腐敗途徑,有的管理者為了利益會篡改政府職能為經濟開小道,牟取大眾利益,走歪了社會主義經濟道路。而遏製和解決這些問題的相關反壟斷法和靈活的管製政策是我們政府目前所欠缺的。
2、網絡經濟下麵臨的國家安全問題。網絡經濟給國家安全帶來的威脅不僅來自於有形的世界,更危險的是來自於無形的電子虛擬世界。在電子空間,國家間的邊界變得越來越模糊。惡意的網上“黑客”尋找計算機係統和信息交換係統的弱點,非法截取或篡改數字信息,破壞係統的正常運作,甚至搗毀整個係統。網絡的濫用已經對我國國家安全構成了新的威脅,尤其是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出現的外來經濟入侵,和不法分子利用網絡經濟對社會主義建設所進行的破壞。
3、網絡經濟下麵臨的法製建設問題。第一,網絡經濟下,現行稅製麵臨著巨大的挑戰。比如,難以確認納稅義務人和征稅對象、難以確定課稅對象的性質等,給稅收征管帶來了困難。電子商務征稅問題國內外都還沒形成具體有效辦法。第二,電子支付與一般傳統支付方式相比具有較低的交易成本,更具有便捷的特性,然而電子支付也會存在一些問題,從而會影響到消費者的權益,產生不可預見的法律問題。首先,網絡電子支付同傳統付款方式一樣,存在被盜和遺失而發生損失問題;其次,在網絡中,有可能會發生存款被冒用;最後,電子付款工具的使用,會造成新的犯罪行為。電子支付帶來了一係列值得研究思考的道德問題和法律問題。第三,關於知識產權保護問題。網絡經濟環境下的生產是以知識為基礎的生產,特別是以數字產品為代表的大量網絡產品具有高固定成本、低邊際成本的特點,對知識產權的保護非常重要,需要政府在激勵生產者創新和促進知識傳播與共享的同時運用法律的方式確定合適的知識產權保護範圍和期限,以此來保護生產者利益。目前,政府在此方麵做的還是不到位。
(二)網絡經濟對政府職能轉變的影響
政府職能轉變是對政府職能的動態考察。政府作為社會大係統中的分係統,其職責不是由自己規定的,政府的職能取決於社會變化發展的需要和政府基於對環境的認識之上的自我調節和適應。政府職能的轉變是一個長期的、沒有止境的過程。當代中國政府職能轉變迄今已經走過了30餘年的曆程,但在經濟全球化和經濟迅速發展的現階段,我國政府職能仍存在諸多問題,特別是對微觀領域幹預過多,不利於運用全球資源發展本國經濟。
新生的網絡經濟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產物。它的興起和發展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是廣泛和根本的。通過對各時期的政府職能的回顧,可以發現:“市場失靈”和“政府失靈”是推動政府職能演變的直接原因。導致“市場失靈”的因素很多,其中由於信息非對稱導致信息不完全是市場失靈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說,信息是決定政府職能演變的深層次原因。而網絡經濟是以信息流為中心的經濟。信息網絡和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使得商務效率大大提高。在網絡經濟條件下,資源配置方式出現了新的變化,它不僅包括傳統的市場機製和政府計劃,而且還包括新出現的信息網絡。這樣,新興的網絡經濟造成對傳統政府職能理論的挑戰,促使了政府宏觀調控手段實施的轉變,與此同時與經濟息息相關的政策也會有所改變。在網絡經濟條件下,經濟手段的調控表現為參數調節,如稅率、利率、彙率等作為經濟參數,通過信息網絡中這些參數的變化來引導微觀經濟主體的經濟行為,因此,政府的宏觀調控職能將大為減弱,社會經濟管理控製職能也會弱化,服務功能將強化。
三、政府麵對網絡經濟帶來挑戰的應對策略
為了適應網絡經濟的發展,我國政府一方麵必須要始終發揮引導、控製經濟的作用,另一方麵要積極運用新技術來管理經濟,同時從各個方麵給予支持和保障,確保國民經濟的繁榮穩定。
(一)順應網絡經濟社會的需要加快政府職能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