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三 我孫子穹的真實身份(1 / 2)

詹少龍:“那他們去埃及是幹嘛去了?”

恒銀聽見詹少龍這麼問,看了詹少龍一眼說道:“幹什麼去了,我雖然知道,可是我不能說,這件事慈禧老佛爺駕崩前下過懿旨,所有知道這件事的人都不許說出去,否則整個家族屍骨無存。我們滿人別的可以不在乎,但是老太後的懿旨不敢不聽啊。”

既然恒銀都這麼說了,詹少龍也就不好再多問了,一時間兩個人都沉默了下來。率先打破沉默的是恒銀,他繼續剛才的話題說道:“我繼續給你講故事吧,其實很多謎題你在故事中能找到答案,我這個故事你肯定沒聽過。

1911年隆裕太後下懿旨宣布我們大清國退位讓國,中國實行民主共和,當時清帝退位的優待條件是袁世凱跟隆裕太後一起商定的,要知道當時袁世凱已經做好了奪取民國政府的打算,所以實際上這個優待條件的商定就是一個新舊交替,袁世凱這個人精於算計,屬於一點虧都吃不得的人,可偏偏這個清帝退位的優待條件好的不得了,當時連他手下三傑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都十分不理解。當時段祺瑞看過這份有待條款後曾經幾次三番跟袁世凱交涉,其中有的條件萬萬不可答應,比如尊號不廢,以君主相待,王公世爵仍舊世襲罔替,所有皇家的資產仍舊算為私產,說到這點其實我們薩家也要感謝袁世凱,若沒有他恐怕我們這個四合院也早被收走了。

但是袁世凱一反常態不但全部答應了,而且還告訴段祺瑞這些條件答應下來無非是多花些銀子,但是得到的好處卻遠遠不止這些,段祺瑞十分不理解袁世凱話中的含義,但是袁世凱也沒有過多的解釋,隻是仍舊力排眾議,按照這個條件優待已經退位的皇族子弟。

他段祺瑞雖然不知道袁世凱為什麼這麼做,但是我們薩家確實知道的,因為這件事隆裕太後曾經跟我爺爺薩馬德談起過,我爺爺之所以死的這麼早跟這件事也不無關係。你能猜到是什麼事嗎?”

說到這,恒銀忽然閉口不談,而是直勾勾的看向了詹少龍。

若是在去埃及以前,詹少龍自然是肯定不知道,不過經曆過這麼多事以後詹少龍不假思索的便開口說道:“莫非因為鼎戒?”

恒銀讚許的點點頭說道:“不錯,袁世凱之所以給清室這麼優厚的條件就是希望可以得到放在紫禁城皇宮內的那一枚鼎戒,皇宮內本來有兩枚鼎戒,一枚是當年太祖皇帝起兵時候自天而降,還有一枚是當年康熙爺平定三藩的時候從吳三桂那裏得到的。而吳三桂這枚是從崇禎帝的太子朱慈烺那裏得到的,本來明朝還有二百來年的半壁江山可坐,可惜就因為這枚戒指被吳三桂奪了去,所以使得我大清在康熙爺期間便真正做到了天下一統。

不過不得不說這也是因為我大清國洪福齊天,要知道這鼎戒自打煉成以後曆朝曆代滅國後都丟失了。唯獨明末沾了吳三桂的光,這枚戒指沒有丟失,當然這也是天意使然。

但是到了清末,兩廣卻出了洪秀全這條孽龍,好懸大清江山都不保,這洪秀全雖然沒有成事,但是卻攪動的湖廣那幾條龍脈天翻地覆,不得已我爺爺薩馬德幾次三番下到湖廣去鎮壓龍脈。

可惜這龍脈能壓住一時,卻壓不住一世,要知道鎮壓龍脈是要折壽的,不但我爺爺折了一旬的陽壽,連老太後都沒跨過拿到檻去,老太後臨死前放心不下大清的江山,所以讓我爺爺出個萬全的辦法,能讓大清江山延續下去,我爺爺早知道大清江山已經行將就木了,但是又不敢跟慈禧老佛爺實話實說,而且當時老佛爺眼睛都散了光了,眼瞅著就不行了,所以我爺爺薩馬德就寬慰老太後,給老太後出了個壓根沒用的主意,就是把太祖皇帝留下的那枚戒指隨著老太後下葬,這樣戒指就永遠陪著老太後一起守護著大清的江山。

當時慈禧老佛爺就信以為真了,連忙下了懿旨請來了這枚戒指,戒指剛剛戴上,老太後就駕崩了。說來也是天意,沒想到因為這枚戒指,後來老太後竟然落下個死後屍骨無存的慘狀。唉,真是讓人一聲歎息。”

說到這恒銀竟然還留下了眼淚,恒銀隨手從兜裏掏出一塊手絹擦了擦眼淚,繼續說道:“因為太祖皇帝得到那枚鼎戒被慈禧老佛爺帶入了陵墓,所以實際上後來宮裏供奉的就隻剩下從吳三桂那裏得到的那枚,而袁世凱想要的便是這枚戒指,一開始隆裕太後是不願意給的,因為起我爺爺薩馬德曾經告訴過隆裕太後隻要這枚戒指不遺失,大清國終有中興的時候,但是架不住袁世凱的嚇唬,再加上當時的主戰派皇室愛新覺羅良弼被炸身亡,所以隆裕太後不得不交出了鼎戒,以換取更加優厚的優待條款,而袁世凱在得到戒指以後便全盤答應了隆裕太後提出的所有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