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精神生活充實有寄托。
陸遊主張清心寡欲,並不等於他沒有精神寄托。相反,他認為一個人的愛好興趣越廣泛,生活越充實,這個人的健康狀況就會越好。“萬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曉送流年。”陸遊特別喜歡讀書,他藏書之豐在當時是有名的。他把自己的書齋取名為“老學庵”,意在鞭策自己,要活到老學到老。這首《讀書》詩就是他退休後讀書生活的真實寫照:“放翁白首歸剡曲,寂寞衡門書滿屋。藜羹麥飯冷不嚐,要足平生五車讀。”
陸遊一生筆耕不輟。他可以節食一年,但不可三日不寫作吟詩:“損食一年猶可健,無詩三日卻堪憂。”(《醉書》)在詩詞創作中“偶爾得一語,快於疏九河”(《數日不作詩》)。寫作不僅是陸遊快樂的源泉,也是他常葆青春的秘訣之一。
第三,樂於並善於人際交流和溝通。
陸遊正直、有學問,但不乏愛心,且平易近人,樂於助人。雖然在官場上他不善於迎逢、應酬,但退休回鄉後,卻和鄰裏的關係相處得十分和諧。“野人喜我偶閑遊,取酒匆匆勸小留”(《東村》)、“兒扶一老候溪邊,來告頭風久未痊”(《山村徑行因施藥》)。鄉親們經常用好酒好菜款待他,他也經常用自己精通的醫術為四鄉的鄉親們看病送藥、救死扶傷。一次,陸遊將自己的藏書室更名為“可齋”,有人問他,為什麼要起這樣一個室名?陸遊寫了一首詩解釋說:“得福常廉禍自輕,坦然無愧亦無驚。平生秘訣今相付,隻向君心可處行。”我以為陸遊所述包括他對人際交往、溝通的理解和原則,那就是,在人際交往和溝通時,不要老想著占人家的便宜,唯有真誠坦率,才能做到寵辱不驚。做自己想幹的事,交朋友要交值得信賴、值得交往的朋友。
人在相互交流溝通的時候,許多生活中的煩惱或病痛,就會在談天說地中被暫時忘記或漸漸衝淡。這對養生無疑是很有好處的。用陸遊的話說就是“高談未覺老年衰”。
第四,經常參加力所能及的勞作。
陸遊的這兩句詩:“據鞍千裏何曾病?閉戶安眠百病生。”用六個字概括,就是“生命在於運動”。昔日騎馬行走千裏從沒病過,今天閉門躺在床上卻百病叢生。為什麼?就是因為運動少。但是老年人不宜勞動過甚,所以,陸遊所謂“力所能及”的勞作,又稱“小勞養生”。具體的“小勞”有掃地、鋤園、散步等。
“一帚常在傍,有暇即掃地。既省課童奴,亦以平血氣。按摩與引導,雖善亦多事。不如掃地法,延年直差易。”這首《冬日齋中即事》詩,講的就是掃地給健康帶來的好處。
“小園煙草接鄰家,桑柘陰陰一徑斜。臥讀陶詩未終卷,又乘微雨去鋤瓜。”這是組詩《小園》中的一首,記錄的是陸遊晚年在故鄉紹興度過的退休生活。一把小鋤頭,成為陸遊小勞養生經常使用的養生器具。
第五,注重飲食起居的保健衛生。
從陸遊的詩詞中人們可以發現,陸遊在日常飲食起居生活中,養成和保留有許多良好的、科學的衛生習慣。“翁老且衰常早眠,兒生夜半方泠然”(《誦書示兒》)、“睡美精神足,心空忿欲輕”說的是保證充足睡眠的好處;“有人叩戶皆吾友,得屋施床即我家。緩步東西行飯爾,無非看竹探梅花”(《即事》),講的是飯後散步的必要。而“飽來捫腹繞村嬉,北陌東阡信所之”(《晚行湖上》)、“徐行摩腹出荊扉,掠麵風尖酒力微”(《晚飯後步至門外並溪而歸》),描繪的則是陸遊把散步與摩腹有機結合起來養生的情景。
而這首《小疾自警》:“羔豚昔所美,放斥如遠佞。淖糜煮石泉,香飯炊瓦甑。采蔬擷藥苗,巾冪相照映”,則說的是少吃肉、多茹素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