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從白居易創作的養生詩詞中人們可以發現,白居易養生的具體方法主要有四:一是練氣功;二是慎起居;三是喜旅遊;四是愛花木。
“練氣功”
氣功是以中醫經絡學說、氣血學說與穴位學說為理論基礎,運用意識對人體進行自我調節的一種身心鍛煉方法。也就是通過練功者的心理活動和意識控製,調節呼吸與肌肉活動,以改善自身的生理機能與心理狀態,從而達到防病、治病、促進心理健康等目的。
白居易關於氣功養生的方法及思想,散見於他所寫的許多詩詞文賦中,其理論和方法集儒、道、釋三家精華為一體,簡明易學,頗具特色。白居易所習功法,主要以靜坐為主。因此,他常選擇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練功,默然盤坐:“中宵入定跏跌坐,女喚妻呼都不應。”由於身心沉浸在徹底放鬆的自然狀態之中,所以不管是女兒叫,老伴喊,他都置若罔聞,以免受到幹擾。
冬暄閉目坐,和氣生肌膚。
初似飲醇醪,又如蟄者蘇。
外融百骸暢,中適一念無。
曠然忘所在,心與虛空俱。
這首題為《負冬曰》的五言詩,是白居易練坐忘功入靜時的真實寫照。詩的大意是:閉上眼睛自自然然地坐著,心神高度入靜,體內太和之氣(元氣)油然而生,流通於周身的肌膚。開始的感覺就像喝了一杯美酒,令人如醉如癡,接著全身像冬眠後剛剛蘇醒的小蟲子在伸懶腰,暖融融的十分舒暢。此刻,我的思想清純安靜得一點雜念也沒有,好像進入了一個空曠虛靜的世界,一切凡塵俗念都被拋到九霄雲外了。
尤為可貴的是,白居易在練功實踐中,根據自己的親身體會,總結出了一整套“動靜交相養生”的練功法則。他以動靜立論,作了一篇《動靜交相養賦》,專門敘述氣功的氣化養生作用。大意是說:陰之極則陽生,陽之極則陰生,生生化化,變換無窮。就像練靜功,表麵看全身不動,大腦入靜。實際上卻是外靜而內動,氣血在身體內部運行,遍布周身流動不已。這種動,是有規律的動,而非躁動、亂動。並且動到極點後,又歸複於靜。接著再動再靜,循環不已。靜坐養生功也就在這一動一靜的循環不息中,層層加深,蒸蒸日上,來促進人體的健康。
“慎起居”
日出起盥幯,振衣入道場。
寂然無他念,但對一爐香。
日高始就食,食亦非膏粱。
粗精隨所有,亦足飽充腸。
日午脫巾簪,燕息窗下床。
清風颯然至,臥可致羲皇。
日西引杖履,散步遊林塘。
或飲茶一盞,或吟詩一章。
日入多不食,有時惟命觴。
何以送閑夜,一曲秋霓裳。
一日分五時,作息率有常。
自喜老後健,不嫌閑中忙。
是非一以貫,身世交相忘。
若問此何許,此是無何鄉。
這首原題為《偶作》的五言詩,是作者白居易一天從早到晚行住坐臥的生活實錄。
太陽剛剛升起便起床洗臉梳頭,然後抖抖胳膊腿(弄得衣服沙沙作響)邁步走進練功的大堂。由於練的是靜功,練功時大堂裏寂靜無聲,唯有對麵的香爐繚繞有嫋嫋的青煙。早餐進食於太陽高高升起的時刻,吃的也不是什麼講究排場的飯菜。精米粗食各取所需,隻要能填飽肚子就行。中午休息要脫帽卸簪,安睡在窗下的竹床上,陣陣清風颯然而至,那種舒適的感覺就像得道成仙的羲皇上人。日薄西山時,或拄著拐杖,穿越樹林沿著池塘散步漫遊;或沏杯好茶,一邊喝茶一邊看書吟詩。晚飯一般吃得很少,間或還小酌幾杯美酒。為消磨漫漫的長夜,有時還彈奏一曲羽衣霓裳。為嚴格生活起居的規律,他把一天分成五個時段。使白居易感到欣慰的是,他雖然上了年紀,但身體一直比較健康,並且不討厭閑居時偶爾也會有的緊張和繁忙。這樣的生活,他已經習慣成自然。自然得連自己的身體和以往的經曆都已經幾乎忘記。有人若問這是一種什麼狀態?樂天居士的回答是,這就是不知什麼是狀態的狀態。白居易的意思是說:平平淡淡才是真!想要健康長壽,一定要慎起居,必須要有一顆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