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價格歧視究竟可以對經濟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實行價格歧視是不是可以實現廠商利潤最大化和消費者利益最大滿足?
四、價格歧視的現實意義
1.從廠商角度來說,達到了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目的。實行價格歧視的前提之一在於廠商生產的產品在市場上具有壟斷性,因為產品很難被替代,所以,廠商如何定價自己說了算。而不同地區的生活水平或者是對產品的接受能力有所不同,所以,廠商可以根據消費者特點區別定價。
2.從消費者角度來說,作為市場主體的消費者也是價格歧視的受益者。均衡價格是由市場供求關係決定的,而在壟斷市場上,價格是由少數的壟斷廠商所決定的。消費者更多的是價格的接受者。就拿肯德基飲料來說,一杯飲料普遍的價格是九塊錢,消費者也普遍接受這個價格。但是廠商為了薄利多銷提高利潤,轉而實行第二杯半價的促銷活動。消費者實際上是以更便宜的價格享受到了同質的產品。
3.從營銷策略上講,價格歧視也是一種良好的促銷手段。之所以不同的商品實行不同價格是因為消費者群體不同。通過這種方式,廠商可以很好的對不同消費市場進行劃分,從而針對不同的消費市場製動不同的消費策略。
4.從資源調配角度來說,價格歧視發揮了價格杠杆有效調節資源配置的功能。依據市場分割理論,優化配置資源,實現資源的最佳利用,獲取最佳效益。比如,對一些供求矛盾比較突出的基礎資源,如天然氣、水、電等,國家利用對這些資源供給的壟斷地位,對資源的消費者區別對待,實行同物不同價,實現資源的合理有效分配。
總之,通過價格歧視,廠商獲得了消費者的部分或全部消費剩餘,實現了利潤的最大化。價格歧視作為具有一定市場力量競爭策略,可能損害同一商品廠商正常競爭,也可損害消費者利益的損害,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市場的正常競爭機製。
然而,我們不能對價格歧視唯恐避之不及,將其單純理解為一種貶義的歧視性行為。價格歧視同時滿足了更多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和廠商追逐利潤最大化的需要,在一定意義上做到雙贏。價格歧視對於市場來說它是一種積極的措施,可以發揮其資源有效配置的作用,實現行業優良發展。當然,實施價格歧視,必須在法律法規的指導下正確進行,維護市場經濟的健康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童雪琴,黃雲雲.價格歧視的特殊案例分析[J].時代經貿,2007(S5).
[2]邱文華.論“價格歧視”的依據與意義[J].農村經濟與科技,2007(11).
[3]張力釗.淺談消費過程中價格歧視產生和重要性分析[J].中國證券期貨,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