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宜同服的中成藥和西藥
丹參片不宜與胃舒平合用。丹參片的主要成分是丹參酮、丹參酚,與胃舒平中所含的氫氧化鋁形成鋁結合物,不易被胃腸道吸收,降低療效。
昆布丸不宜與異煙肼(抗結核杆菌西藥)合用。昆布丸中含碘,在胃酸條件下,與異煙肼發生氧化反應,形成異煙酸、鹵化物和氮氣,失去抗結核菌功能。
小活絡丹、香連丸、貝母枇杷糖漿水宜與阿托品、咖啡因、氨茶鹼合用。因前者含烏頭、黃連、貝母等生物堿成分,與後者同服,很易增加毒性,出現藥物中毒。
麻杏止咳片、通宣理肺丸、消咳寧片不宜與地高辛合用。因前者均含麻黃、麻黃堿對心髒有興奮作用,能加強地高辛對心髒的毒性,引起心律失常。
風濕酒、國公酒、虎骨酒、骨刺消痛液不宜與阿司匹林同服。因前者含乙醇,合用則增加消化道的刺激性,引起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嚴重時可導致消化道出血。
黃連上清丸不宜與乳酶生合用。因黃連素可明顯抑製乳酶生的乳酸茵的活力,使它失去消化能力。
山楂丸、保和丸、烏梅丸、五味子丸不宜與碳酸氫鈉、氫氧化鋁、胃舒平、氨茶鹼同服。因前者含酸性成分,後者是堿性西藥,同服兩者中和、降低療效。
麻仁丸、解暑片、牛黃解毒片不宜與胰酶、胃蛋白酶、多酶片同服。因前者含大黃、大黃粉,可通過吸附或結合的方式,抑製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
忌醋的藥
由於醋為酸性食物,在服用碳酸氫鈉、碳酸鈣、氫氧化鋁、胰酶素、紅黴素、磺胺類藥物等這些屬堿性類藥物時,食醋會使藥物中和失去藥效。所以服用上述藥物時必須忌食醋。
心血管和胃腸藥忌醬
醬油、豆瓣醬等調料是烹炒菜必不可少的佐料,但有的病人在服用伏降寧、悶可樂等治療心血管疾病及胃腸道疾病的藥時,不可吃醬油,不然會引起惡心、嘔吐等副作用,降低藥物效果。
鹽對降壓利尿藥不利
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主要起著調整體液和細胞之間酸堿平衡的作用,吃鹽過多可導致高血壓,因此食鹽可降低降壓藥、利尿藥、腎上腺皮質激素等藥物的療效。所以在服用降壓藥、利尿藥、腎上腺素藥物時,病人應盡量少吃鹽。
鎮靜劑與骨折
美國婦女有1/6的人可能得髖部骨折。研究人員證實,骨折與服用鎮靜劑有關。原因是:這些藥物本身不會使骨骼脆弱,但是它們能導致軟弱無力和行動不穩,增加摔跤的可能性。
打針鬆弛法
肌肉注射時,如果臀肌緊張,不但會增加病人的痛苦,而且也不利於注射及藥物的吸收。打針前囑患者不停地屈動腳趾並數數,能使其分散注意力,使臀肌鬆弛,從而痛感減輕,注射順利。
打針結塊消除有方
打針幾天後,在針眼部位會出現結塊,這是由於藥物未被吸收引起的。遇到這種情況,可取一塊生土豆,切開敷於結塊部位,能消除結塊。
配備家庭藥箱
有冠心病的老年人,家裏宜備硝酸甘油、心痛定、川芎嗪、丹參片等藥。
有肺氣腫、哮喘、肺心病的病人,家裏宜備:紅黴素、乙酰螺旋黴素、頭孢拉定等抗生素,氯化氨祛痰藥,以及平日服用過的有效的平喘藥。
有高血壓的病人,宜備:心痛定、複方降壓片。
有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的病人,家中宜備:甲氰咪胍、胃速樂。
有慢性膽囊炎、膽石症的病人,家中宜備:舒膽靈、消炎利膽片。
暫時緩解小兒高熱的藥:阿苯。
成人解熱鎮痛藥:阿司匹林。
防治感冒的藥有:康泰克、感冒清熱衝劑、板藍根衝劑。
治腹瀉的藥有:痢特靈、黃連素、口服補液鹽等。
常用外用藥有:創可貼、傷濕止痛膏、綠藥膏、清涼油、風油精、止癢液、氯黴素眼藥水、75%酒精、碘酊、紫藥水等。
生活中的“小藥房”
清油。如果有人患了胃潰瘍,每日早晚可以喝兩小口花生油。花生油還可治便秘。假若小蟲鑽進了耳朵,滴幾滴清油入耳,就能出來。
食鹽。盛夏,如吃西瓜過量而引起小腹脹滿,胸膈悶塞,難忍受,可取食鹽少許,含化咽下,片刻即好。迎風行走,易流眼淚者,取精鹽少許,點在眼角,再用冷水洗去,連用數次,便不會流淚。
醬油。當皮膚燙傷時,立即倒點醬油,塗在傷處,可止痛、防爛。
食醋。燙火傷時,用醋淋洗,能止痛消腫,防止起泡,傷好後無斑痕。
燒酒。酒可用於皮膚消毒,筋骨酸痛可以用酒緩解,牙痛可以用酒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