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概述
性傳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TD)指主要通過性行為及類似行為傳播的一組傳染性疾病,不僅在泌尿生殖器官發生病變,而且還可通過淋巴係統侵犯泌尿生殖器官所屬的淋巴結,甚至通過血行播散侵犯全身各重要組織和器官。性傳播疾病嚴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還可導致不育症、生殖器畸形或缺損、毀容及特征性後遺症。
一、流行狀況
性傳播疾病是全世界範圍內流行的一組常見的傳染病,近20年來逐漸呈現出流行範圍擴大、發病年齡降低、無症狀或輕微症狀的患者和耐藥菌株數增多的趨勢,已成為全人類必須共同麵對的公共健康問題,尤其是艾滋病在全球肆虐,已經給世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和經濟落後地區帶來了巨大的社會和經濟壓力,造成的損失難以估量。近年來,隨著國際交往和旅遊事業的迅速發展,性傳播疾病在我國死灰複燃,成為社會共同關注的公共健康問題。
監測數據表明,我國STD的發病率逐年增高,其構成比例亦與過去不同,淋病、尖銳濕疣、梅毒略有下降,非淋菌性尿道炎(宮頸炎)、生殖器皰疹呈小幅度增長,而艾滋病則大幅度增加,目前已進入快速增長期。2001年和2002年,非淋球菌性尿道炎(宮頸炎)、生殖器皰疹仍在增長,胎傳梅毒、隱性梅毒大幅增長。在2003年上半年全國重點傳染病疫情報告中艾滋病病死率居第二位,淋病、梅毒發病率分別居第4位和第6位。
二、傳播途徑
性傳播疾病常見的傳播途徑有:
1.性接觸傳播同性或異性性交是最主要傳播方式,約占95%以上,其他類似性行為(口交、肛交、手淫、接吻、觸摸等)可增加感染幾率。
2.間接接觸傳播通過接觸被汙染的衣被、公用物品或公共衛生器具等傳染。
3.血液和血液製品傳播輸入病原微生物汙染的血液和/或血液製品,以及吸毒者共用注射器或針頭。
4.母嬰垂直傳播患病的母親通過胎盤感染胎兒,分娩時胎兒通過產道感染或通過母乳喂養傳染嬰兒。
5.醫源性傳播被汙染的醫療器械經身體檢查、注射、手術等方式感染他人;醫務人員在診療操作過程中因防護不當而自身感染。
6.其他途徑傳播器官移植、人工受精等而傳播。
三、性傳播疾病與營養
性傳播疾病與營養有很密切的關係。性傳播疾病患者的免疫功能下降,抗病能力減弱。而蛋白質、維生素、微量元素等營養物質是機體免疫的物質基礎,缺少營養,可促進性傳播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如機體營養不良,免疫力下降時易發生殖器皰疹、尖銳濕疣等;艾滋病的發展和惡化都與營養相關。
第二節 淋病
淋病是臨床上最常見的性傳播疾病之一,屬中醫淋症的範圍。淋病潛伏期短,傳染性強,可導致多種並發病和後遺症。是目前性病防治中的重點。
一、病因和發病機製
淋病由淋病奈瑟菌(Neisseria gonorrhoeae)簡稱淋球菌感染引起。人是淋球菌的唯一天然宿主,淋球菌離開人體後不易生長。淋球菌主要侵犯黏膜,尤其對單層柱狀上皮和移行上皮所形成的黏膜有親和力。淋球菌感染後侵入男性前尿道、女性尿道及宮頸等處,通過其表麵菌毛含有的黏附因子黏附到柱狀上皮細胞的表麵進行繁殖,並沿生殖道上行,經柱狀上皮細胞吞噬作用進入細胞內繁殖,導致細胞溶解破裂;淋球菌還可從黏膜細胞間隙進入黏膜下層使之壞死;淋球菌內毒素及外膜脂多糖與補體結合後產生化學毒素,引起局部急性炎症,出現充血、水腫、化膿和疼痛;如治療不當淋球菌可進入尿道腺體和隱窩,成為慢性病灶。近年來的研究表明淋球菌的菌毛和外膜主要蛋白具有抵抗中性粒細胞、巨噬細胞殺傷作用的能力。
二、傳播途徑
淋病主要通過性接觸傳染,淋病患者是淋病的傳染源。少數情況下也可因接觸含淋球菌的分泌物或被汙染的用具而被傳染。女性(包括幼女)因其尿道和生殖道短,更易感染;新生兒經過患淋病母親的產道時,眼部被感染後可引起新生兒淋球菌性眼炎;妊娠期女性患者的感染可累及羊膜腔導致胎兒感染。
三、主要臨床表現
淋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多發生於性活躍的中青年人群。潛伏期一般為2~10天,平均3~5天,潛伏期患者具有傳染性。
(一)無並發症淋病
1.急性淋病早期症狀有尿頻、尿急、尿痛,很快出現尿道口紅腫,有稀薄粘液流出,24小時後病情加重,分泌物變為黃色膿性,且量增多,有時可伴發腹股溝淋巴結炎。後尿道受累時可出現終末血尿、血精、會陰部輕度墜脹等。一般全身症狀較輕,少數可有發熱、全身不適、食納差等症狀。
2.淋菌性宮頸炎宮頸分泌物初為黏液性,後轉為膿性,檢查可見宮頸口有紅腫,觸痛和膿性分泌物。
3.淋菌性肛門直腸炎主要見於男性同性戀者,女性可由淋菌性宮頸炎的分泌物直接感染肛門直腸所致。
4.淋菌性咽炎多見於口交者。表現為急性咽炎和急性扁桃體炎,有咽幹、咽痛等症狀。
5.淋菌性結膜炎成人多由自我接種或接觸被分泌物汙染的物品所感染,多為單側;新生兒多為產道傳染,常為雙眼。表現為結膜充血、水腫、膿性分泌物多。
(二)淋病並發症
男性淋菌性尿道炎患者因治療不當或酗酒、性交等影響,引起感染進一步發展並蔓延至後尿道,導致後尿道炎、前列腺炎、精囊炎、附睾炎等;炎症反複發作形成瘢痕後可導致尿道狹窄。部分患者發生輸精管狹窄或梗阻,也可導致不育。
女性淋病的主要並發症為淋菌性盆腔炎、急性輸卵管炎、子宮內膜炎、卵巢膿腫、盆腔炎、腹膜炎等。反複發作會造成輸卵管狹窄或阻塞,可引起慢性下腹痛、宮外孕或不孕症等。
四、一般治療
頭孢曲鬆鈉(淋必治)對淋病有很好的治療作用,療效確切,可根據淋球菌感染的部位和病情的輕重確定治療的劑量和時間,一般淋菌性尿道炎隻需肌注250mg,一次即可痊愈。中醫常用清熱利濕、瀉火解毒的中藥治療,可有很好的療效。
五、膳食營養
(一)飲食
1.飲食原則飲食宜清淡,多吃具有清熱利濕、消炎解毒的新鮮蔬菜、水果和其他食品。
2.適宜食物大白菜、白蘿卜、甘藍菜、苦瓜、絲瓜、冬瓜、梨、楊桃、西瓜等。
3.飲食禁忌忌吃辛辣有刺激的食品。
(二)藥膳
1.金茯通淋湯
成分 金錢草100g、茯苓100g、豬膀胱1個,煲湯。
功效 利水通淋、消炎排毒。
適應 急性淋病。
2.活血通淋湯
成分 赤芍50g、車前子50g、烏魚500g,煲湯。
功效 活血通淋、利尿消炎。
適應 慢性淋病。
(三)營養補充劑
天然維生素C、維生素E、維生素A、輔酶Q10、乳清蛋白質粉。
第三節 非淋菌性尿道炎
非淋菌性尿道炎(non gonococcal uretnritic,NGU)指經過性接觸傳染的有明顯尿道炎症,但尿道分泌物中檢查不到淋球菌的一組感染性疾病,因女性患者經常表現為宮頸炎症和尿道炎症,所以又稱為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炎。目前,西方國家由沙眼衣原體感染引起的泌尿生殖道感染已成為最常見的性傳播疾病之一。我國自2001年以來報告的非淋菌性尿道炎發病率已超過淋病,位居全國監測的8種性傳播疾病的首位,因此,非淋菌性尿道炎在我國性傳播疾病防治工作中占有重要位置。
一、病因和發病機製
沙眼衣原體(Chlamydia trachoma tic,CT)是非淋菌性尿道炎最重要的病原微生物,其次是生殖支原體(Mycoplasma genitalium,MG)和解脲支原體(Urea plasma urealyticum,UU)。
二、主要臨床表現
非淋菌性尿道炎主要發生在性活躍人群,大都經性接觸感染,男女均可發生。男性以尿道炎為主,女性以宮頸炎為主,潛伏期1~3周。
1.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臨床表現與淋病相似,但程度較輕。常見症狀為尿道刺癢、刺痛和燒灼感,少數有尿頻、尿痛;檢查可見尿道口輕度紅腫、尿道分泌物多呈漿液性,量少,有些患者晨起時會發現尿道口有少量分泌物結成的膿膜封住了尿道口,或內褲被汙染;部分患者在初診時易被忽視或誤診。10%~20%的患者同時合並淋菌的感染。未經徹底治療的非淋菌性尿道炎經常伴有並發症,常見的並發症有:
①附睾炎:多為急性、單側發生,常與尿道炎並存;
②前列腺炎:多為亞急性前列腺炎,慢性者可無明顯症狀,或有會陰鈍痛、陰莖痛;
③)Reiter綜合征:表現為尿道炎、結膜炎和關節炎三聯征;
④其他:直腸炎、眼虹膜炎、強直性脊柱炎等。
2.女性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炎生殖道炎主要累及宮頸;近半數患者無症狀,有症狀者亦缺乏特異性,僅表現為白帶增多,體檢時可見宮頸水腫、糜爛。尿道炎的表現為尿道口充血、尿頻,甚則排尿困難等泌尿係統感染的症狀。女性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炎常見並發症還有:①咽部感染;②前庭大腺炎;③輸卵管炎;④子宮內膜炎;⑤宮外孕;⑥不育症。
三、一般治療
原則上應做到早診斷、早治療、正規用藥、治療方案個體化。多西環素、阿奇黴素、紅黴素等抗生素對非淋菌性尿道炎和生殖道炎有很好的效果,需在醫師指導下應用。中醫辨證治療對非淋菌性尿道炎,特別是反複發作的慢性患者有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可提高機體抵抗力、消除慢性症狀、防止複發。
四、膳食營養
(一)飲食
1.飲食原則宜清淡飲食,多食具有清熱利尿作用的新鮮蔬菜和水果,補充蛋白質和維生素。
2.適宜食物多食芡實、扁豆、蓮子、白果、薏米、黑木耳、蘑菇、香菇、海帶、紫菜、淡菜、豆角、冬瓜、絲瓜、苦瓜、瘦豬肉、兔肉等。
3.飲食禁忌忌食生冷寒涼食品等。
(二)藥膳
1.扁豆赤小豆湯
成分 扁豆50g、赤小豆100g、金錢草50g、鯽魚250g,煲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