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漫遊斯裏蘭卡海洋考古博物館(2 / 2)

布施錫蘭山碑有中文、波斯文和泰米爾文組成,好在這篇石碑的文字不長,全文載錄如下:

大明皇帝遣太監鄭和、王貴通昭告於佛世尊曰:仰惟慈尊,圓明廣大,道臻玄妙,法濟群倫。曆劫河沙,悉歸弘化,能仁慧力,妙應無方。惟錫蘭山介乎海南,言言梵刹,靈感翕遵彰。比者遣使詔諭諸番,海道之開,深賴慈佑,人舟安利,來往無虞,永惟大德,禮用報施。

謹以金銀、織金絲寶幡、香爐、花瓶、織金表裏、燈燭等物,布施佛寺,以充供養。惟世尊鑒之。總計布施錫蘭山立佛等寺供養:金壹仟錢、銀伍仟錢、各色絲伍拾疋、各色絹伍拾疋、織金絲寶幡肆對、古銅香爐伍對、戧金座全古銅花瓶伍對、戧金座全黃銅燭台伍對、戧金座全朱紅漆戧金香盒伍個、金蓮花陸對、香油兩仟伍佰斤、蠟燭壹拾對、檀香壹拾炷。

時永樂七年歲次已醜二月甲戍朔日謹施

這一次“布施”,大明皇帝真的給錫蘭不少珍貴的而且值錢的東西,有賬目為證。

這塊有著重要曆史價值的石碑,應該放在加勒國家海洋考古博物館?還是存放在斯裏蘭卡國家博物館?在斯裏蘭卡是有過爭議的。可見斯裏蘭卡人還是非常看重這塊珍貴的石碑的曆史價值。

三、諸多文物有“中國元素”

我在斯裏蘭卡海洋考古博物館裏欣賞到多種“中國元素”——

有一個外形有點殘缺的獅子(或是麒麟)的陶瓷件,看上去很像中國的唐三彩,可是它的器型又有不太像。連牌子上的解釋文字都說:它也許是中國的,也許是西洋的,經過考古沒有完全確定。

可我覺得它應該是唐三彩,經過海水的浸泡,進過日月的“磨練”,它的釉彩已經淡薄了。

我還看到一隻中國的青花大罐,雖然它的蓋子已經丟失,但是罐子上有個雙喜相連的一個大大的“囍”字,它是喜氣洋洋的中國古董是無疑的。我湊近了看,這個瓷罐不像永樂年間的官窯,而是民窯。瓷胎很細,但是瓷化程度比較差,表麵還能看到少量的僵胎。它的釉色白中含青,底釉呈白色。釉質很肥厚,但是沒有開片。因為它放在密封的櫥櫃裏,不能拿出來把玩,所以,叫參觀者作出斷代的鑒定是困難的。

這些文物,應該都是鄭和在1409年第三次下西洋的時候從南京帶來的。

當我看到一個櫥櫃裏擺放著我最感興趣的玩意兒,我興奮極了:煙鬥。一排六個,紅嘴,白柄,白鬥,線條流暢,造型唯美。這種陶土製成的煙鬥現在幾乎絕跡,少說也有幾百年的曆史。這六個煙鬥一定是古代哪個西洋船長的遺物。我心暗暗想,我是收藏各種煙鬥的,如果博物館願意轉讓一個給我,再貴我也要買下……

館內除了陳列文物,還有一些關於加勒曆史、海底生物的介紹。

2004年,一場讓全世界震驚的南亞海嘯席卷斯裏蘭卡的海岸,加勒古堡因為擁有古代的厚實圍牆,總算是頂住了威猛的海嘯衝擊。美中不足的是在城牆邊上的國家海洋考古博物館受到了海浪巨大的衝擊,損失不小。好在這些文物大部分是海裏來的,它們不太懼怕再一次和海水海浪的“親密接觸”。

海嘯過後,斯裏蘭卡政府組織專家對博物館進行修複,對文物進行修補。重新開放的海洋考古博物館已經非常現代了,抗海嘯的能力也大大增強。

斯裏蘭卡海洋考古博物館裏沒有那種可以讓參觀者隨便拿的介紹小冊子,也沒有專門的關於這個博物館的畫冊書籍出售。我四處尋覓,總算找到了一個海洋考古館標的紀念品,那個館標看起來是一隻海軍錨,其實是一條古代錫蘭木船,我花了700盧比,大約相當於35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