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漫遊斯裏蘭卡海洋考古博物館(1 / 2)

漫遊斯裏蘭卡海洋考古博物館

文化博覽

作者:童孟侯

一、堅固的城堡

到斯裏蘭卡旅遊,不能不去加勒古堡,那是世界文化遺產,很厚重,很深沉。到了加勒古堡,不能不去國家海洋考古博物館,那裏有許多來自海洋的寶貝,這些寶貝中有一部分還是中國古代的舶來品。

我參觀過多個國家的航海博物館和海洋博物館,唯有設立在斯裏蘭卡加勒的這個國家海洋博物館還帶著“考古”二字,難道說這個館還兼有考古的責任?或者說它所有的展品已經考古?

斯裏蘭卡南端的加勒,是自然形成的優良海港,它的海上戰略位置十分突出,因此,殖民者曆來對加勒垂涎三尺。這裏曾經被葡萄牙、荷蘭、英國的殖民者侵占統治,時間長達400多年。直到1948年,斯裏蘭卡才完全獨立,這個國家就是原來的錫蘭,後來改為斯裏蘭卡。但是,聞名全球的錫蘭紅茶卻沒有改成“斯裏蘭卡紅茶。”

導遊安明解釋說:“如果改了,人家就不知道錫蘭紅茶到哪裏去了,錫蘭紅茶就賣不掉。”

那麼,這個沿海的港口為何叫加勒呢?據說早在1505年,前往馬爾代夫的葡萄牙人在海上遇到暴風雨,他們的船千方百計尋找避風之地,不知不覺,東漂西顛,就把船駛入了錫蘭的加勒。登島的時候,葡萄牙人聽見岸上有公雞的啼叫,就把這個地方稱作“Gale”。從此,這個地方就成為“加勒”了。

16世紀,葡萄牙人在加勒修起了城堡,高牆厚磚,森嚴壁壘,倘若斯裏蘭卡的老百姓敢靠近城堡,侵略者就用槍彈射擊。從此,他們厚顏無恥地宣稱這塊地方屬於他們葡萄牙的了。

18世紀,更加凶悍的荷蘭人把葡萄牙人從城堡中擠走,占領了加勒。於是,換湯不換藥,加勒成了荷蘭的“領土”了。荷蘭殖民者大規模地擴建和改建,使得加勒城堡更加堅固和壯觀。

1676年,荷蘭人在城門的邊上建立了土黃色的大倉庫,那是長條狀的穀倉結構,裏麵存放鹽、肉桂和胡椒。不要小看這些微不足道的東西,當時,它們特別值錢,特別派用場。

荷蘭人還在加勒一塊凸出的巨大岩石上建立了一座18米高的燈塔……

就這樣,加勒城堡成為殖民時代的象征,當然,它留下了各種充滿殖民風情的建築,比如教堂、住宅樓等等,和傳統的斯裏蘭卡建築相映成輝。

二、鄭和帶來的紀念石碑

斯裏蘭卡獨立以後,加勒古城堡城牆旁的大倉庫,被用來做國家海洋考古博物館,裏麵展出了從斯裏蘭卡周圍的大海裏發掘出來的各種文物:地圖、石碑、繩索、瓷碗、酒杯、木船、海螺號、船釘、銅勺子、銅碗、船鍾、珊瑚、陶壺、木雕佛像、船用鎖具、香料、大炮、炮彈……琳琅滿目,隻要和斯裏蘭卡的海洋和航海沾邊的文物,應有盡有。這些曆經800年甚至更長年代的海洋文物,靜靜地陳列在博物館——過去的庫房裏。雖然窗戶很小,但是防盜性能更強,保存文物更容易。

博物館展示最多的體積最大的古物,就是各種古代的船,航海的船(模型很少),它們枯朽了,褪色了,如今,這些木船上岸了,進房了,坐落在展館的中央,訴說著它們經曆過的風風雨雨。

我突然看見館內豎立著一塊巨大的石碑,它的名字叫:布施錫蘭山碑。據介紹,它是1911年一位英國工程師在斯裏蘭卡的Galle海域發現後打撈上來的。它不是一塊普通的石碑,而是中國的偉大航海家鄭和帶來的石碑。

我急切地走上前去,細細端詳這塊石碑。按照我的判斷,這石碑無疑是這個海洋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因為它是鄭和下西洋不多的實物證據啊!

於是,我找到導遊安明,想請他多講一些關於這塊石碑的故事。

安明卻說:“這塊石碑上有中文,你自己看吧。”

我沒有料到安明對這石碑竟然如此冷淡。也許,他們對鄭和的認知不像我們那樣神聖?也許,斯裏蘭卡的老百姓由於長期遭受侵略者的蹂躪,對“外來”之物有一種不可名狀的談虎色變?也許這個館裏有更壓得住陣腳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