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學實踐中,根據專業特征,采取富有特色的美術設計與音樂表演類高職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專業上真正能得到學習與實踐的機會,形成從課堂到就業的“流水學習”培養模式。學生在校大部分時間是在老師的指導下,深入工作室及實訓基地進行實踐教學,通過“頂崗實訓”來提高自己的“就業”能力,並逐漸由老師帶隊進入公司“定崗實習”,為學生畢業後及時就業提供條件。
在高等藝術職業教育學生就業素質培養中,應把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與合作精神有機地結合起來,與大力拓展就業素質教育結合起來。高等藝術職業教育的目的,不僅是教給學生美術設計專業、藝術表演類專業的知識和就業技能,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適應環境的生存能力和自我發展的能力。良好的綜合素質、優化的知識結構和動手實踐的能力三者之間互為依存、互相補充,文化藝術知識的傳授蘊涵了文化素質的養成,文化素質的提高又會成為藝術創造能力提高的條件,就業能力的進一步提高又回過頭來成為綜合素質提高的動力。
就人才培養的目標而言,高等藝術職業教育主要是要為社會和企業培養生產服務第一線的技術應用型藝術人才,這就要求我們進一步審視我國高等藝術職業教育的課程模式,以就業為導向積極地推進高等藝術職業教育教學的改革和學生素質的培養。因此,素質教育的過程要始終貫徹就業導向的人才培養原則,從根本上解決高職藝術院校學生“要學什麼、能幹什麼”的問題。
綜上所述,無論從我國高等藝術職業教育的現狀,還是從具體的教學實踐來看,高職藝術類專業學生就業率偏低的問題還是突出的。固然有普通本科高校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的衝擊,但是,高職藝術院校畢業生不能適應具體的崗位要求,教學中缺少以就業為導向進行的教學改革和對學生就業素質培養的研究,職業教育沒有體現職業特色等,都是不容忽視的原因。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印發《教育部2006年職業教育工作要點》的通知,教職成廳[2006]3號
[2]石偉平主編,徐國慶著,現代職業教育研究叢書——實踐導向職業教育課程研究:技術學範式[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