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踐行適合教育 走“課程育人”之路(1 / 3)

踐行適合教育 走“課程育人”之路

管理智慧

作者:匡愛紅

適合的,才是最美的。“適合”的課程,意味著課程結構的豐富、合理。我校(江蘇省揚中市外國語小學)立足實際,又著眼未來,通過對國家課程的校本化開發和學校課程的建設,係統開發滿足學生需求、充分落實學校培養目標的校本課程,傾心打造“多彩課程”這一品牌,為全體學生提供了一個多樣的、開放的課程體係,為各類學生搭建了一個個發展特長的平台。

通過學校全體成員的不懈努力,我校已經建成了“基礎課程”、“特色課程”和“創新課程”這三大課程體係。如今我校的每一個孩子都能找到一種適合自己的課程,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特長和潛能。

一、基礎課程:為學生打下亮麗的人生底色

我們尊重學生的興趣,設立的基礎課程都與基礎教育的元素相關,能對孩子一生的發展有用,而非無限延伸的內容。我們認為教育的目的就是:讓人聰慧,使人高尚。夯實、拓寬學生成人、成才的基礎,打好學生人生的底色,是我校基礎課程建設的宗旨。

1.閱讀課程:四季書香伴成長

我校將閱讀課寫進課表,班班有圖書角,學校大型開放式圖書館每天中午向學生開放,確保了學生在校的閱讀時間。同時我校學生每天在家課外閱讀半小時,成了他們習以為常的必修課。我們在每個班級設立了“書香滿屋”展牌,鼓勵每個孩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去閱讀。讀完一本書,通過考核,教師給學生頒發一枚學校精心設計的讀書標,集滿10枚讀書標便可以成為當月的“讀書小明星”,獲得“校長特別獎”。建校至今,已經有4800餘人次被評為“讀書小明星”。每年的讀書節,我校都會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讀書卡評比、低年級故事大王評比、中年級故事情節表演、高年級讀書演講,等等。特別是上個學期的讀書節,我們引導一至三年級的孩子讀童話,進行童話劇表演;引導四至六年級的孩子閱讀莎士比亞戲劇集,進行莎士比亞戲劇的表演。孩子們在表演中感同身受,在表演中提高綜合素養。在我們的帶領下,孩子們對閱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濃濃的書香伴隨著孩子們的精彩童年。

2.環境課程:潤物無聲促發展

著名教育家杜威說過:“想改變一個人,必須先改變他的環境,環境變了,他自然也跟著變化。”事實上,環境本身可以產生強大的影響力,它是一個充滿設計的特殊場域。環境造就人,因為環境本身就是活生生的課程。走進我校的人都會眼前一亮,校園內處處體現了淨化、綠化、美化的氛圍。我校按照“班班有特色,人人有特長”的要求開展了班級文化的建設。每周一次的“完美教室”、“完美辦公室”的評比,提升了各室淨化、綠化、美化、書香化、文化的層次和水平。學校LED屏每天滾動播出家長製作的學生成長PPT、名言警句、每周一詩、學生作品等,進一步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辦學理念、校訓、校風、培養目標等均以宣傳畫的方式在校園裏展示,營造了濃鬱的校園文化氛圍。各個樓梯口以“勤學勵誌”為主題的成語手繪畫卷,更是對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起到了很好的示範、引導作用。校服,是學校文化的組成部分,更是校園中流動著的形象文化。如今身著英倫風格校服的我校學生,男孩溫文爾雅,女孩亭亭玉立,成為校園裏一道亮麗的風景。

3.德育課程:關注孩子“一輩子”

我們讓學校儀式真正走進學生心靈,成為人生沒齒難忘的記憶和向前向上的力量。小學六年,我們為孩子精心安排了六大儀式:分別為“入學禮”、“入隊儀式”、“10歲禮”、“誌願者上崗儀式”、“小黃帽競聘上崗儀式”和“畢業典禮”。六大儀式內容各異,但都有一個組織原則:不能落下任何一個孩子。這樣每年都至少為學生留下一次值得珍藏的記憶。此外,我們還圍繞我校培養目標設計了八個問題,編成校本課程《勵誌成長手冊》,人手一本。每天利用放學前三分鍾時間,讓學生對著每日自省表的八個問題,反思自己一天的行為、表現,並寫下自己的體會和勵誌心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