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教師可以從事如打籃球、踢足球、遊泳等強度大、耗費強體力的休閑,年齡偏大的教師可以多開展釣魚、打太極拳、種花養草等消耗體力少的休閑活動。
經濟條件好的教師可以參加一些花費較大的休閑如遠足旅遊、健身房健身等,經濟相對較差的教師可以多參加一些花錢少的休閑活動,如散步、逛公園、爬山等。
城鄉教師要結合自己所處地域休閑資源的差異,可以進行針對性的休閑。如城市教師可以去博物館、動物園、娛樂場所、去郊區農村過“農家樂”等,鄉村教師可以利用當地資源,爬山、野炊、抓魚、去市區參觀等。
在不同的閑暇時間,教師應有選擇地進行休閑。早晨在環境幽靜的地方做徒手操、快走步和健身跑,每天進行半小時;課前課後散散步,備課改作業累了後停下來揉揉太陽穴或閉目養神等;晚飯後陪家人散散步,睡前洗洗溫水澡並進行自我按摩等。平時的工作之餘,可以跑跑步、下下棋、聽聽歌等;周末及節假日,可以好友聚聚會、爬爬山、看書寫作等;寒暑假可以嚐試長途觀光旅遊等以接近大自然,貼近社會生活。
在不同的場所,教師應有選擇地進行休閑。在家裏,教師可以養花種草、夫妻牽手漫步黃昏等;在上下班途中,教師可以步行或騎自行車,也可推車步行;在學校,教師可以在緊張的課間踢踢腿、做做俯臥撐、做課間操、登樓梯、伸伸懶腰等;在社區,教師可以跳跳舞、扭扭秧歌、練練太極拳、打打球等。
值得一提的是,教師還要盡可能學會“忙裏偷閑”。魯迅先生也說過:“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隻要願擠,總還是有的。”所以,教師也應該在“百忙之中”擠出片刻閑暇時間用以休閑。現推薦幾種“忙裏偷閑”的鍛煉方法:
彈腦端坐在椅子上,兩手掌心分別按兩隻耳朵,用食指、中指、無名指輕輕彈擊腦部,自己可聽到“咚咚”聲響。每日彈10~20下有解除疲勞、防頭暈、強聽力、治耳鳴的作用。
練眼用眼工作時每隔半小時,遠望窗外1分鍾,再以緊眨雙眼數次的方式休息片刻,也可做轉動眼珠運動。這樣有利於放鬆眼部肌肉,促進眼部血液循環。
梳頭用木梳從前額至頭頂部向後部梳刷,逐漸加快。梳時不要用力過猛以防劃破皮膚。這樣可刺激頭皮神經末梢和頭部穴位,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達到消除疲勞、強身和促進頭發生長的效果,對腦力勞動者尤為重要。
搖頭晃腦頸部由頸椎關節、血管、肌肉韌帶等組成,搖頭晃腦可使這些組織得到活動。這樣,不但可以增加腦部的供血,還可以減少膽固醇在頸動脈血管積沉的可能,從而有利於預防中風、高血壓及頸椎病的發生。
抓耳撓腮耳者,宗脈之所聚也,人體各器官均有神經末梢聚集在耳朵上。拉引、按摩耳朵能通過神經末梢對各器官進行刺激,促進血液、淋巴的循環和組織間的代謝,調節人體髒腑機理,使機體得以改善,達到強身健體的作用。⑨
另外,我國當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書生老師集校長、黨支部書記職務於一身,並身兼兩個班的班主任和語文教師,另有一大堆的社會兼職,但他照樣“休”而有道、“閑”而有得。其休閑之道無疑也為廣大教師提供了可資借鑒之處,或許能夠給予教師休閑啟發一二:
其一,和後進生結成“同路人”,一起走路上學回家,既休閑又兼做談心教育。
其二,“即使1989年用一個月時間寫一本書的時候,我也照樣,白天在班上每天寫完5000字,晚間回家看武打連續劇。”
其三,“即使中央電視台在采訪,做仰臥起坐俯臥撐的時間到了,師生們照樣在教室做起來,外出開會,自己也堅持鍛煉。”
其四,“四處奔波開會,白天冒著36℃的酷暑講一天課,晚間在賓館還能堅持做完100次俯臥撐,再堅持做100次仰臥起坐。每當做完,渾身就充滿了戰勝自我的力量。”
其五,每周教學生一首歌,從歌聲中獲得休閑愉悅,他說“歌聲曾給了我戰勝困難的勇氣和力量,我不能設想沒有歌聲的生活,我也希望我的學生喜歡歌唱,喜歡讓歌聲陪伴著學生度過學習生活。”
其六,休息日,帶學生野遊,開荒種地,到河裏摸魚。
④實施休閑幾注意
教師休閑一定要顧及自身的興趣與意願,千萬不要勉強或限製自己,使休閑成為自己身心的嚴重負擔而本末倒置。
休閑最好與日常工作的性質有互補的作用,以產生相對的鬆弛,充分發揮調節功能,拓展多樣性的生活經驗。
休閑可配合正式工作的需要,延伸個人的內在興趣,使休閑生活和工作統一起來,促進專業技能的升級。
實施休閑計劃,必須說到做到,切勿考慮太多,拖延時日,否則往往一事無成。休閑貴在正當和適量,過與不及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