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思想政治教育視野下大學生社會實踐(1 / 2)

淺談思想政治教育視野下大學生社會實踐

電化教育

作者:袁佩 王凱

摘 要 如何針對思想政治教育體製下大學生社會實踐中的各種問題,是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和思考的問題。對此,提出對應的解決方案和對策,來完善當今大學生社會體係,使得社會實踐係統化,層次化,多元化。

關鍵詞 大學生 社會實踐 思想政治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2010年2月20日,黨中央、國務院下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它指出深入開展社會實踐是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

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是按照教育培養目標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在校大學生參與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等一係列活動的總稱。由此,進一步研究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功能,實現教育目標,培養社會需要的複合性人才以及推動社會進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但是,大學生社會實踐的現狀不太樂觀,存在著實效性缺乏,對社會實踐認識不夠等諸多問題,下麵將詳細闡述大學生社會實踐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

1大學生社會實踐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大學生社會實踐經過了20年的開展,已經開始出現病態發展趨勢,出現了諸多的問題。比如,大學生對社會實踐的認識不到位,活動的形式和內容過於死板,形式單一,缺乏創新。諸如此類現狀所引發的問題可基本歸納為以下幾方麵。

1.1三個群體對大學生社會實踐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認識不清,重視不夠

此處所指的認識不夠包括三方麵:(1)學校認識不到位。認為大學生社會實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形式,不是一門獨立的課程,隻是課堂教學的 補充形式,是“軟”任務,隻根據學校和專業的特點有選擇地開展,因而沒有引起高度的重視,也沒有擺上學校的重要日程。(2)大學生不重視。大學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重視理論知識的學習,忽視實踐能力的提高,加之沒有成績考核方麵的硬性規定,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積極性不高。(3)家長不支持。部分學生家長認為大學生主要任務是學習,優秀的文化課成績、各類證書的獲取才是最重要的,開展社會實踐是浪費時間、精力和財力。

1.2大學生社會實踐追求形式主義,沒有務實,內容針對性差、實效性差

很多院校大學生社會實踐往往局限於社會調查、政策宣傳、參觀訪問、文藝演出、生產勞動、支教掃盲等形式,仍停留在初級發展階段,而缺乏向縱深方向發展的改革與創新。在內容上,缺乏多樣性和針對性,往往與大學生的專業特點結合不緊密,不能學以致用。另外就是缺乏實效性。大學生社會實踐仍然存在宣傳得多,實際做得少,假期響應號召臨時做得多,平時堅持、主動做得少的現象。

1.3大學生社會實踐經費短缺,前期投入嚴重不足

大學生社會實踐必須有一定的經費保障才能得以順利組織和實施,但目前經費問題製約著活動的開展。一是有的學校根本就沒有專項資金的投入和主動性。二是社會支持力度不夠。有些單位怕花錢、嫌麻煩,更怕憑添經濟負擔,不願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