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鐵路運輸信息化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1 / 2)

鐵路運輸信息化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

互聯管理

作者:許紅飛

摘 要 論證鐵路運輸信息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指出在我國國民經濟信息化的過程中,鐵路完全有條件起到表率和示範作用。對實施鐵路信息化工程的內容和實質,建設鐵路“信息高速公路”的總體思路,包括完善鐵路高速信息網絡和建立各種鐵路應用信息係統等問題都作了全麵的考慮。

關鍵詞 鐵路運輸 信息高速公路 信息化

中圖分類號:F532.6 文獻標識碼:A

1鐵路運輸信息化的意義

美國政府在上世紀90年代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計劃,著預示著在21世紀人類將全麵進入信息時代。我國政府十分重視國民經濟信息化的戰略思想,並且明確地提出,四個現代化,都離不開信息化。鐵路運輸信息化是國民經濟信息化的重要內容。由於鐵路運輸行業的特點,在客貨運輸的全過程中無不貫穿著社會和經濟信息的產生、流動和使用,將它們有序和有效地開發和處理好鐵路運輸信息的資源和流向,會對擴能、安全和優質服務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時給鐵路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和社會效應。麵對著龐大的鐵路信息資源和鐵路信息市場,加快鐵路運輸信息化的步伐,建設我國鐵路的信息高速公路已是當務之急。

2鐵路運輸信息化的現狀

50年代的鐵路運輸信息主要是依靠電話來負擔,鐵路電話網是傳輸鐵路信息的信息網絡。當時,鐵路信息資源尚未發揮其應有作用,因此信息傳輸速率也很低,在鐵路運輸中無法起到主導作用。直到80年代末,我國鐵路開始引進電子計算機,成立了鐵道部和各路局計算中心,同時加強了對鐵路通信信息網的建設,逐步以數據信息代替原來的電話通信,使鐵路運輸信息的開發和利用具備了發展基礎,為鐵路運輸信息化創造了條件。進入90年代,隨著我國鐵路分組數據網的逐步建成,大容量的光纖通信開始啟用,全路計算機開始聯網,鐵路運輸管理信息係統開始實施,使我國鐵路運輸信息化躍上一個新的台階。但是,從國民經濟信息化的宏偉目標來衡量,我國鐵路運輸信息化的規模和水平尚處於初級階段,大量的鐵路信息資源尚未開發利用,鐵路信息的運輸通道尚不暢通,信息傳輸速率較低,信息業務也較單一;另一方麵,鐵路信息庫尚不健全,各類應用信息係統正在建立和完善之中,因此距離建成鐵路信息高速公路的目標和要求還相差很遠。我國鐵路現代化從70年代的電氣化開始,發展到80年代的電子化,經曆了20多年的時間。預計再用20年時間,我國鐵路運輸信息化的步伐將會進一步加快,並與國民經濟信息化同步進入高速發達的信息社會,屆時鐵路現代化的標誌將是客貨運輸的信息化、鐵路日班計劃和調度指揮的智能化、鐵路企業和機關的管理自動化以及全路職工現代化水平的提高。

3鐵路信息化發展對策和展望分析

鐵路運輸信息化的內容非常豐富,應用範圍也異常廣泛,要在統一的規劃指導下逐步實施,才能產生期望的效益。由於建設鐵路信息高速公路是一項功能齊全的巨大複雜的係統工程,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和工程建設時間,因此隻能本著滾動實施的辦法,在長遠的整體目標下分解成為若幹具體的工程項目,組織全路各部門力量,分工合作,按計劃來實施。

(1)盡快改造現有的鐵路分組交換數據網成為全路數字數據網,提高信息傳輸速率,使之基本上能滿足開通高速數據通信、電子郵件、電視會議等業務的需要,明顯地增強網上的信息業務能力,特別是為行車指揮自動化和各類管理信息係統的開通運用奠定物質基礎,也為今後實現鐵路信息高速公路鋪平道路。

(2)盡快建成全路客運售票係統,開發多種版本的應用軟件和售票終端,以適用於不同的結算方式和用戶情況(包括國外旅客使用國際上通用的信用卡),都能自動出票。全路要有統一的客票格式,客票上的信息內容要多樣化。還要采用EDI技術便於自動統計。

(3)盡快建成鐵路運輸管理信息係統。目前它是在鐵路分組交換數據網上運行,從路局到分局及主要站段都要建立信息庫,鐵路部計算中心建立中央信息庫,並具有信息統計等加工處理功能,以便及時彙總和分發。

(4)著手建立鐵路運營信息係統。它的規模要比鐵路運輸管理信息係統更大,應用信息庫也更多。目前它也可以在鐵路分組交換數據網上傳輸信息,將來逐步走上鐵路信息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