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技術問題
一個企業要想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化實施成功,必須具備三個條件:暢通的網絡、基礎的夯實和流程的規範。一些企業的電腦普及率很低,而且有的即使有電腦但服務器性能和網絡狀況並不是很完善,給實施帶來困難。另外,很多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基礎不紮實,信息化以後人力資源部門更顯得力不從心。在實施過程中,一些企業還是遵循舊的管理觀念,並不能嚴格按照流程規範地進行,信息化的失敗也就在所難免。
2.4人才問題
總體來看,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外企相比,其員工的受教育程度、文化水平和信息化素養較低。這種現象在偏遠地區、二級城市及縣級城市表現尤為突出,企業員工的受教育水平大多在初中、高中,少數人達到大專以上,對信息化理解不夠,甚至存在偏差。有些員工認為利用計算機進行操作就屬於實現了信息化。而企業經營管理者受其教育程度、眼界等限製,缺乏信息化相關知識,導致對信息化重視不足,忽視了信息化這種促進企業發展的手段。而高級人才在擇業時不願屈就民營企業,即使企業自己培養的人才,在掌握了技術之後,也容易流失。
2.5可持續發展問題
(1)在管理機製方麵,大多民營企業仍維持家族式作坊管理方式,企業家為企業的日常業務所牽絆,現代科技意識薄弱,不能充分利用信息資源為企業長遠發展製定規劃。(2)在生產車間管理方麵,對依托信息技術的現代生產管理方式應用較少,仍維持單機生產,人工控製較多。(3)有些企業雖然建立了自己的網站,但是對網站的運營不足,僅作為宣傳的一種手段,並未深入發掘信息資源,造成資源浪費。
3民營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化的對策分析
3.1強化企業家的信息化意識
民營企業要在思想觀念上要有一個徹底的改變。首先,企業家需轉變觀念,真正認識到信息化對企業長遠發展的重要性。並且要在實際的工作中貫徹落實, 推進企業的信息化建設,進而提升管理層和員工的信息意識,在管理、生產、技術等環節擴大信息化的普及率,從而提高企業競爭力。另一方麵,信息化建設不僅需要巨額投資,而且短內很難看到信息化帶來的直接效益。要鍥而不舍地推進信息化,信息化不僅是提升管理水平的工具,還能擴充管理思想,打破一些傳統管理的邊界。
3.2增加企業信息化投資力度
人力資源信息化建設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沒有堅實的經濟基礎做後盾,那信息化的夢想也隻能成為泡影。民營企業應利用自己的優勢,在保證遵守國家法律的同時,積極穩妥地調集資金,投入到這一龐大而又複雜的工程中。
在企業進行信息開發與利用的過程中,應首先注重信息機構的建設;隨著企業生產經營規模的擴大和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增加資金投入。企業應根據實際情況和客觀需要,本著有所為和有所不為的原則,加大企業信息化投資比例和力度,建立多功能、全方位、反應靈敏的企業信息資源網絡係統。充分利用網上豐富的信息資源,實現網絡環境下的資源共享,使企業決策耳聰目明,知己知彼。不斷推陳出新,在市場競爭中出奇製勝,立於不敗之地。此外,企業在積極籌集人力資源信息化建設所需要的資金的同時,還應做好相關的組織工作,如人力、物力、組織、資源等保障措施,確保企業人力資源信息化建設的順利實施。
參考文獻
[1] 彭潤華.人力資源信息化管理在中小企業應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6.
[2] 魏鵬.企業人力資源信息化應用策略探討[D].北京郵電大學,2007.
[3] 葉帆.民營企業信息化建設問題及其對策[J].經濟研究導刊,2011(12):23.
[4] 鄭建艇.淺談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化[J].情報探索,2010(10):16.
[5] 趙士軍,葛玉輝.基於BBS的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化平台搭建研究[J].企業經濟,2009(06):154-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