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級政府信息化建設現狀及對策研究
互聯管理
作者:曹軍
摘 要 新世紀的來臨,信息化程度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一個單位綜合實力的基礎。隨著社會和經濟的高速發展,各級縣政府都得到了現代化的辦公設備,各級政府的信息化程度也得到大幅提高。信息化的建立大大地改善了縣政府各級機關的辦公條件和辦公效率。但是,由於受到人才、資金等各方麵因素的製約,各級縣政府在信息化過程中存在許多不盡人意之處,產生了一係列連帶問題。
關鍵詞 政府 信息化 研究
中圖分類號:TP399 文獻標識碼:A
1縣級政府信息化建設現狀分析
政府作為國家行政機構,承擔著大量的公眾事務的管理和服務職能,其信息化建設是社會的需要。我國已經把信息化作為非常重要的戰略提出來。我國信息化的工作首先從電子政務入手,帶動其他領域信息化的工作。而電子政務就是建立電子政務的平台,通過電子政務更好地提高政府管理水平,更好地為公眾服務。可以說政府信息化是社會信息化的基礎。
改革開放以前,縣級政府機關辦公自動化一直延續著“一台鉛式打字機,一台油印機”的水平,進入90年代後,機關信息化建設起步,並進入突飛猛進、日新月異的發展時期,到現在以計算機、傳真機、激光打印機等為代表的現代辦公設備被大量使用,機關信息化建設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主要表現為:(1)數量由少到多。現在機關信息化設備不僅包括傳統的電話、傳真機等辦公設備,而且還涉及電腦硬件設備、應用軟件,印前設備及輸出設備等,基本上構成了一個完整的信息化體係。(2)檔次由低到高。從傳統的打字印刷設備到現在的辦公高檔輕印刷係統,從油印、鉛印到膠印、激光印刷,無不標誌著信息化建設水平在逐步提升,正在走向設施高檔化。(3)設備由分到合。現在部分有條件的縣級政府正在醞釀或實施政府上網工程,將鄉鎮政府、政府各部門、重點企業的電腦聯起網絡,並配套了辦公自動化軟件,實現無紙化辦公、網上公文傳輸、網上決策,有條件的已經開通了視頻點播。這樣使原來孤立的設備得以“整合”,資源配置得到進一步優化,功能得到進一步完善。(4)作用由小到大。以前政府辦公自動化在整個政府機關往往處於從屬位置,“說起來重要,做起來不要”。這固然有觀念上的問題,但更重要的是當時辦公自動化對提高機關工作效率所起到的作用的確不太突出。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機關辦公越來越離不開信息化設備了。如果一旦停電或設備出現問題,公文流轉、製作將幾近陷入“癱瘓”境地。這足以說明信息化調和正在由“不要”變得“重要”,成為“領導幹部用得著,工作人員離不開”的工具。
2縣級政府信息化建設問題分析
縣級政府信息化建設集中表現在設備和人才兩大方麵:
從設備現狀看,設備購置存有盲目性。受人員編製和部門職能限製,縣級政府一般都有沒有設置專門的信息化建設管理機構,往往隻有幾名技術人員負責設備維護、使用,而購置設備則需領導拍板,領導大多沒有受過專業教育,對信息化建設內涵知之甚少、懂之不多,造成“懂行的無權,有權的不懂”,給設備采購埋下隱患。在這種情況下,購置高檔設備成為唯一的有效選擇,然而這種選擇往往是以資金的大量浪費為代價的。
從人才現狀看,專業人才嚴重不足。縣(市)處於城鄉結合部,受區域位置的限製,人才不足成為影響縣(市)信息化建設的最突出問題。縣級政府人才不足的問題表現是多層麵的:專業人員少非專業人員多。受人才不足的限製,許多非專業人員通過快速“充電”,充當起信息化建設的主力,由於專業建設先天不足,導致整體戰鬥力不高。業務型少關係型多,與人才不足形成反差的是,近年來大批專業生擇業困難,而機關信息化崗位上卻充分滿著非專業人員,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個別領導片麵認為,信息化建設隻是打打字、傳輸個文件,不需要多少專業知識,能應付就行了。其直接後果是:信息化人員專業素質不高;信息化知識有待普及;信息化建設後勁乏力。
3縣級政府信息化建設對策分析
縣級政府信息化建設的對策主要有以下幾條:
(1)堅定不移地推進信息化建設。信息化建設,是政府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電子政府”,是提高政府辦公效率、塑造政府形象的客觀要求。對縣級政府信息化建設,要切實將其納入政府工作的重點,要建立健全專門領導機構,落實強有力的人員紮紮實實地抓,確保這項工作穩步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