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投入佛門(2 / 2)

菩薩道:“善哉,你與那玄奘麵貌極為相似,又同懷普世之心,實在難得!我佛慈悲,傳下三藏真經於天竺,我四處尋找賢人前去取經救世,日前在長安城遇到唐皇親封的天下大闡都僧綱玄奘法師。認出他乃是釋尊弟子金蟬尊者轉世,便選他前去取經救世。”

江流道:“原來玄奘已經學成,還成了僧綱,又是金蟬尊者轉世!真是大大的好事啊!”

菩薩道:“從大唐往天竺路途遙遠,一路上不乏虎豹豺狼,妖魔鬼怪,玄奘乃是肉體凡胎,此去隻怕不易。你既與玄奘有約在先,便該信守承諾與他同去,護他周全。”

江流拜道:“小子正有此意,多謝菩薩指點!我現在便去!”

菩薩道:“切莫著急。玄奘此行乃是我佛門要事,你並非我佛門之人,若要與他同行,需先入我佛門,你可願意?”

江流一愣,心想自己從小在金山寺受法明長老教誨,熟知佛法,雖後來跟隨驅神大聖修仙,殺人無數,但心中依舊保持善念,此前征戰時也曾以佛門經咒超度亡魂,想必與佛門亦是有緣。

江流雖有善念,但六欲不淨,七情不舍,又如何入得佛門,當即便道:“我雖心懷救世之心,但心中七情六欲不斷,如何入得佛門?”

菩薩道:“你可帶發修行,如惠岸般為行者。”

江流心喜,當即跪拜道:“弟子願意!”

菩薩微笑道:“你既已入我佛門,那我也不能讓你空手而歸。”

接著菩薩轉頭讓惠岸取來一柄戒刀贈給江流,並說道:“此刀名為心刃,現賜予你。心刃不殺,可斷罪業,可變化大小,小至四指,大至三尺。你受此刀便是入了佛門,謹記心懷善念,不殺不貪。”菩薩走下蓮台,將心刃拿在手中,輕輕一揮,割下江流一縷頭發。

江流拜謝,接過心刃係在腰間,起身道:“弟子如今便去了。”

菩薩道:“莫要著急,入我佛門者皆有法名,待我起個法名與你。”

觀世音菩薩打量著江流,正想為他起個法名,猛覺心驚膽戰,一陣眩暈襲來,再次運功壓製,在看江流時不禁脫口道:“悟空。”

菩薩說完便是一驚,那眩暈之感隨即消失。方才那悟空二字並非菩薩本意,乃是不知不覺間說出,菩薩也不知為何,心想或許是天意。

江流聽言喜道:“多謝菩薩賜名,今後我便叫做悟空。”

菩薩心生不妥之感,忙道:“悟空之名你心記便可,對外還是以江流之名。”

江流不知其意,隻想或許菩薩另有深意,當即又拜謝,卻又聽菩薩說道:“你離去後不要直接去尋玄奘,隻在玉門關一帶等待,你此時隻是人仙修為,需加緊修煉,趕快達到神仙境界。”

江流謹記菩薩之言,便叩拜而離去。他駕起雲來,直往大唐方向飛去。

等到江流飛離了小洛迦山境,惠岸才向菩薩問道:“師尊,弟子不明為何要招此人去相助玄奘,此人來曆尚不明確,難保不是別家之人。”

菩薩道:“此人與玄奘異人同貌,又與玄奘早就相識。與玄奘同行乃是冥冥中注定之事,我對此有預感。加上他年紀輕輕便是人仙修為,如此人才將其收入門下為我所用豈不更好?”

惠岸道:“弟子不放心,想要去調查一番。”

菩薩想了想點頭道:“你去調查一番也好,但不要走漏了風聲與行跡。”

惠岸領命,駕雲而走。

話說江流離了小洛迦山往大唐飛去,一路上想著這些年自己不知錯過了多少事情,也不是歸墟中的故友可還安好。當他飛到長安城上空時差點忍不住下去,卻又想到觀世音菩薩的叮囑,便忍住了衝動,往玉門關飛去。

江流來到玉門關,放眼黃沙漫漫,千裏煙障,與往常曾去過的地方皆不相同。看那前方的一處小鎮,旌旗飛飄,駝鈴遠傳。看異國物品玲琅滿目,有胡琴傳蕩四方,胡漢雜居來來往往,裏裏外外熱鬧非凡,即便是這戰事頻發的時候,人們亦及時享樂,絲毫不為那戰事過多擔心。

江流決定在此處落腳,因不知玄奘何處會來,便在從長安來此鎮的必經之路旁搭建了一間木屋用以居住修煉,等待玄奘經過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