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見,日常膳食習慣會直接對血脂和脂蛋白含量造成影響,並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發展存在著密切的聯係。了解這方麵的知識,自覺地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對於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是至關重要的。

宜選擇合適的烹飪方法

做食物的方法多種多樣,因而它們的營養價值也不盡相同。

根據高脂血症患者需用低脂、低熱能飲食的特點,介紹幾種適合高脂血症患者飲食的烹調方法:

1.蒸:在飲食保健的烹飪方法中經常使用。方法是,先將食物拌好調料,然後隔水蒸熟。也可將食物放入米粉包、荷葉或菜葉中蒸,還可將食物放入容器中蒸,又叫清蒸。也有在食物中加水或湯鹽蒸。蒸食的特點是原汁原味,保持食物中的原有營養成分不變。

2.燉:燉也是食物加工的常用方法,又名清燉,如燉肉、燉魚等。燉是將食物洗淨切塊後下鍋,加入適量清水,放入調料,武火燒開,撇去浮沫,改文火燉至熟爛。食物的特點是原汁原味,質地軟爛。

3.煮:也是常用方法之一,如煮麵條。方法是將食物下鍋加水,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煮熟即可。煮的時間比燉的時間短,適用於體積小易熟的食物。其特點是味道新鮮,食物中有營養價值的成分能較好地溶解於湯汁中。

4.熬:熬是在煮的基礎上再繼續用文火熬至汁稠而爛。適用於含膠質多的食物,其食物特點是食物稠而爛,味濃易消化,適宜於老年人食用,如熬粥。

5.涼拌:是生食或近乎生食的一種方法。將食物洗淨切細,用開水燙後再加調料拌勻即可。適用於蔬菜類食物,能較好地保存營養素不被破壞,特點是鮮嫩而脆,清香可口。

高脂血症患者不宜選用的烹飪方法是:燜、炒、炸、燒等。

宜注意季節變化

國內外的一些研究觀察均證實,人和動物的血脂水平一樣,在不同季節有著非常顯著的差別。北京阜外醫院1973~1974年間的一項研究觀察報告指出,對52名未服任何藥物的健康人,在春、夏、秋、冬每個季節,都進行血脂監測,結果顯示,血清總膽固醇(TC)水平以秋季最高,夏季最低,秋夏兩季間統計差別非常顯著(P<0.005)。而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以春季最高,而秋季最低,兩季間的統計差別也非常顯著(P<0.005)。

因此,在對高血脂症患者進行飲食調養時,必須考慮不同季節對血脂的影響這個因素。因春季血清甘油三酯水平最高,春季應減少動物脂肪和糖類食物的攝入,同時減少總熱能的供給,以防止甘油三酯的過度升高對身體帶來的危害。因夏季血清總膽固醇水平最低,故可適當增加蛋黃和動物肉類食物,以保證體內膽固醇的供給。因秋季血清總膽固醇水平最高,而甘油三酯水平最低,故應該減少蛋黃、動物內髒等高膽固醇食品的攝入,並適當增加動物脂肪和植物油攝入,以防止血清總膽固醇的升高和甘油三酯的減少,以保證熱能的供給。

宜適量飲酒

國內外經研究觀察指出,適量飲酒對人體有益。少量持續飲酒,對脂質代謝狀況有明顯改善,自然促成血中高密度脂蛋白(HDL)升高,血脂降低,動脈粥樣硬化的渠道被切斷,保護心血管係統,降低冠心病發病率。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研究觀察證明,日飲酒量小於50克,可以使血中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減少,使高密度脂蛋白增加,防止了脂肪沉積,從而使冠心病死亡率大大降低。最近,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出,保護心髒的辦法之一,是飲適量的果酒。特別是紅葡萄酒,它可以減少冠心病的發生。也正因如此,美國心髒病協會推薦,即使是那些患有心肌梗死的冠心病人,也可以適量飲低度酒,但日飲酒量小於50克為宜,禁飲烈性酒。我國醫學專家研究觀察指出,經常習慣性地適量飲酒者,無論男女,其血中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將會升高。有人觀察34例絕經期婦女,每日飲酒30毫升,4個月後,與對照組比較,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升高10%,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下降8%。哈爾濱醫科大學心血管病研究所研究觀察證明,適度飲酒對人體脂肪代謝產生有益,飲酒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顯著高於非飲酒組,並可使冠心病發病率明顯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