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部位】
1.刮背部、腰部、下腹部(氣海至中極)及雙肩部位。
2.太溪至築賓。
八十一、輸卵管發炎
由於病菌感染而引起的腹痛、高燒,嚴重時可能會影響生殖機能。
【刮痧部位】
1.刮輸卵管、淋巴腺、甲狀旁腺反射區,以消炎鎮痛,促進輸卵管四周的血行暢通。
2.腹股溝。
3.脾俞至腎俞。
4.如因性病而引起輸卵管發炎,應該請專科醫生診治。
八十二、赤白帶下
外傷、感冒、子宮內膜炎、膀胱炎、淋病,以及手淫、房勞、惡性腫瘤、蟯蟲均為其主要原因。急性者陰道黏膜潮紅腫痛,局部有熱感,排出膿分泌物呈黃白色黏液,亦有紅白雜下者。經一兩個星期後轉為慢性,帶下愈多、腰痛倦怠、食欲不振、貧血衰弱、影響生育。
【刮痧部位】
腹股溝、肝俞至腎俞、三陰交至陰陵泉。八十三、生理失調生理失調是女性特有的現象,一般而言,可刮拭腰部的胞肓穴及腹部的大巨穴。中國古代稱此兩穴為治“淤血之症”的穴道,尤對於頭昏、腳冷等生理不順的症狀,很有功效。
【刮痧部位】
1.刮關元、大巨、上髎、胞肓各穴。
2.刮三陰交至陰陵泉。
八十四、更年期障礙
女性因年齡的增長,卵巢機能逐漸減退,荷爾蒙分泌失衡,以致身體出現各種症狀。
【刮痧部位】
依次刮百會、天柱、肩井、厥陰俞、上髎、胞肓、太溪、膻中、關元各穴。
八十五、落枕
落枕又稱“失枕”,以急性頸部的肌肉痙攣、強直、酸脹、疼痛,乃至轉動失靈為主要臨床表現。輕者可自行痊愈,重者可延至數周。其發生原因,多由於體質虛弱,勞累過度,在晚上睡眠時,頭頸部位放置又不當,枕頭高低不適或太硬,使頸部肌肉長時間地維持在過度伸展或緊張狀態,引起頸部肌肉靜力性損傷或痙攣所致。
【刮痧部位】
刮風池、大椎、肩井及頸肩部;刮外關、懸鍾。
八十六、頸椎病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征。多由頸椎退行性改變、增生、壓迫或刺激神經根、脊髓、椎動脈和頸部交感神經等出現的一組複雜的症候群。多因風寒、外傷、勞損(反複落枕、姿勢不良)等因素所致。
【刮痧部位】
刮風池、天柱、肩井、大杼、天宗及肩背部、膈俞、腎俞、曲池、列缺、合穀。
八十七、肩周炎
肩周炎多發於50歲左右的中老年人,故又名“五十肩”。本病是肩關節周圍的軟組織,如關節囊、肩袖韌帶等退行性病變,並有滲出與細胞浸潤,繼而纖維化和粘連。本病早期以肩部疼痛為主,尤以夜間為甚,並有涼、僵感。後期病變組織產生粘連,功能障礙隨之產生或加重,疼痛可略有減輕,故後期以功能障礙為主。
【刮痧部位】
刮天柱、肩井、天髎、天宗、膈關、肩貞及肩背部、肩髎、曲池、外關及上肢後外側;抑或刮缺盆、中府、壓痛點及肩前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