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合理使用多媒體優化數學課堂教學(2 / 2)

通過這樣動態顯示,使那些看似靜止的事物活動起來,化靜為動,既讓學生獲得準確、清晰的概念,又使學生充分感知知識的形成過程,幫助學生從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從而突破教學難點,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營造氛圍,激活課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策劃者、組織者和指導者。如果教師能抓住教材中所蘊含的創造性因素,激起學生的學習情感,創設富有變化、能激發新異感的學習情境,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引導他們研究問題,學生的創新意識就會孕育而生。

例如,在學習“圓的麵積”時,首先用多媒體演示把圖8等分,然後拚成一個近似的平行四邊形。多媒體的動態演示幫助學生尋找圖形轉化的基本方法:分—拚;接著再用多媒體演示把圓16等分,讓學生看到把圖16等分拚成的圖形更接近長方形;再把圓32等分,64等分……讓學生清楚地看到,等分的分數與拚成的圖形變化,從而啟發學生得到這樣的結論:把圓等分的份數越多,拚成的圖形就越接近長方形。如果無限地等分圓,拚成的圖形就能無限地接近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長就是圓周長的一半,長方形的寬就是圓的半徑。再根據長方形的麵積=長×寬,推導出圓的麵積=圓周長的一半×圓的半徑。這樣,學生不僅學到了數學知識探究的方法,而且從生動形象的多媒體演示中深刻地理解了抽象的公式。

四、加強課堂練習,讓學生掌握解題的思路與方法。

練習既是學生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徑,又是運用知識發展思維的重要手段。它需要有坡度、多角度、多層次的練習鞏固所學知識。這些不同層次的練習,既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又能發散學生思維,達到靈活運用知識的目的。

例如,在教學“圓柱的表麵積”後,我設計了這樣一道練習題:一個圓柱高6分米,底麵半徑2分米,把它橫截成4段,表麵積增加了多少平方分米?教師先讓學生展開思維空間想象,在腦海裏想象題目表述的問題情境,然後借助多媒體展示題目所給的條件,再演示圓柱切割成四段的過程畫麵,並用閃爍的效果強調表麵積增加的部分,使學生清楚地看到圓柱體增加的表麵積就是6個底麵的麵積之和。這樣就不失時機地激發了學生的思維想象,培養了空間想象能力,讓學生在練習中學到了解題的思路和方法,形成和發展了思維。

總之,課堂是傳授學生知識、培養學生素質的主要陣地。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者,我們隻要根據學科特點和學生實際,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適時、適度地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學習,就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能力,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