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啟發式教學有利於學生全麵發展。在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學重視的是知識的傳播,對學生的能力發展、認識提升、情感豐富的關注度不夠。現在的學生多是獨生子女,很多事情都是家長幫著處理的,缺乏處理事務的機會,在保護下、在嗬護中長大,分析事物、研究事物的能力較差,情感體驗較單一。開展啟發式教學,要求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和啟發下學習,使學生有了更多的自我學習、自我提高的機會,學生需要不斷思考探究,需要不斷判斷、推理,需要分析綜合,從而發展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情感和價值體驗得到豐富,這對學生的全麵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
三、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實施啟發式教學模式的策略
1.啟發式教學模式下教材的運用策略
在啟發式教學模式下,對於教材的處理和應用,與傳統教學存在本質的區別: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隻是照本宣科地應用教材;啟發式教學模式下,教材成為學生探索學習知識的重要載體,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教材合理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根據問題自主研究教材、學習教材,使教材成為學生探究問題的重要載體。
2.啟發式教學模式要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活動
啟發式教學的目的之一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地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自主學習,無論是教師教學問題的設置,還是課堂教學內容的選擇,都需要以學生為中心進行設計。隻有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才能有效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
3.課堂教學要綜合應用多種啟發方式
啟發式教學模式的具體開展方式很多,比如比較啟發法、問題啟發法、形象啟發法等情感啟發法、目的啟發法等。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綜合應用多種啟發方法開展教學活動。
比如提問啟發法,這種啟發法是指在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依據學生認知發展的狀況,提出一定的問題,引導學生積極地通過閱讀課本、積極思考、討論解決問題。這種啟發方式,對於打開學生的心扉,促進學生積極思考,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積極的意義。其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是很常見的教學方式,應當受到教師的重視。比如在教學《背影》一課時,教師可以設置一些問題,引導學生讀課文思考解決問題。問題設置如下:在送行過程中,父親為兒子做了哪些事?引導學生通過讀課文的方式解決,學生可以作答:親自送行,照看行李,講定價錢,送子上車,揀定座位,叮囑兒子,囑咐茶房,為子買橘。教師繼續問學生,這些體現出父親對孩子怎麼的感情?學生思考回答:體現出父親對孩子的細心關照,周到入微服務,體現出父親對孩子的真摯的愛。教師繼續引導學生回答:在這些事件中,哪一件事最讓你感動?為什麼?很多學生都會回答望父買橘見背影這部分。在這種問題的啟發引導下,學生認真閱讀課文,仔細品味文章回答問題,發展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在分析課文父親形象的同時,學生會理解什麼是父愛的偉大,會產生聯想,想到自己的父親,想到自己的父母為自己的付出,這樣不僅學到了知識,學會了分析賞析文章,而且懂得了愛,情感體驗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對學生的全麵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馮衛玲.淺談初中語文的啟發式教學模式[J].中學時代,2013(10).
[2]徐彬.淺談初中語文教學改革[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1(04).